![]()
现场“创意互联”高端论坛
【主持人-刘茗茗】:欢迎各位再次回到我们的活动现场,我们马上要进行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发布会的下半节,在我们的舞台上会有一场激动人心的头脑风暴上演,早前我看到很多热心的朋友向大师提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疑问,接下来的时间中我们要请一众贵宾来到台上,我们共同分享大师的智慧,感受大师的风范和胸怀。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槇文彦先生、马丁馆长、提姆·里夫先生、马未都先生、张林先生。
接下来的时间中,我要把舞台和麦克风交给我的一位好朋友,他是深圳资深的文化人、媒体人,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者,金敏华老师。
【主持人-金敏华】:我刚才开玩笑,我说今天这个场合有点像举办婚礼,我就像从大街上拉来的一个人,我想就把我当成1500万深圳人中未来要参观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潜在观众,我也不是建筑师,也不是艺术家,我是媒体从业人员,未来在建构,如何联系当地民众,如何找到连接点,希望媒体能发挥一些作用。我叫金敏华,我是报业集团驻北京的记者,很高兴招商集团把我叫来见证这一历史的时刻。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很多深圳的建筑师、设计师有些夏天很多在海外旅行,我在上面问,我是不是错过这个好机会?这么想起来我们都还是挺幸运的。香港的刘晓刚据说也派来助手来问今天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来自香港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在开始未来的三年,2015、2016、2017年有一大批文化艺术机构会在本地区启动或是企慕、开馆,包括2017年香港N+(音),这是巨无霸型的博物馆群,香港政府投资几十亿美金,包括深圳从东到西会有一条创意的轴线,或者说创意地带会出现,东面开始的两馆,当代艺术馆和城市规划馆,城市规划馆大家可以超越一下,我们通常见到的中国内地城市领导去转一转的地方,很可能是梳理深圳35年来城市规划的契机。从两馆开始在原来的赛格日立那边中国文化部和深圳市政府已经决定要筹建一个设计博物馆,这个也定了,当然还有华美术馆、西丽年底雅昌艺术馆开展,今天开幕的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按照主持人的要求,我们这个环节四十分钟,主要是两个阶段,一个是由我和各位嘉宾第一到两个问题,各位有问题可以写在纸条上交给工作人员。
我们今天主要是讨论什么?我们的主题叫做创意互联,大家可以聊一聊,在这样一个区域,大家刚才非常清楚的看到,香港、深圳、广州和澳门,这种创意的力量怎么能够相互激荡,而不是资源分散,来产生一种新的理念、新的和公众结合的点?我觉得这点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个重点,我们要看一看,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在中间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接下来坐下来问,我先问张林总一个问题,今天是我们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奠基的日子,8月19号,我去了一些事务所和我的朋友聊,为什么是8月19号呢?是不是邓小平110周年诞辰纪念?邓小平诞辰是8月22号,请您回答一下,广东人不都是讲黄道吉日吗?
【张林】:我们是一个团队组织这个活动,选择今天最重要的是槇文彦先生、马丁先生和马未都先生、提姆·里夫这四位大忙人的时间能聚在一起,这是第一要素,因为大家知道8月份在欧美都是休假的季节,在日本也是一样,他们其实都在休假,槇文彦先生86岁高龄,昨天晚上11点钟才到酒店,我11点钟在酒店大厅里碰到他,86岁高龄,我当然很感动。马丁先生是今天早晨6点钟从加拿大飞到香港,来到我们的会场,今天晚上9点钟又到香港机场飞到伦敦。提姆·里夫是带着他们的团队,他的团队相信也有很多度假的人,因为有法国人过来。马先生也是昨天晚上从腾冲坐小飞机赶到昆明,从昆明赶到这儿,前些天他从广州到腾冲。这四位的时间对我们来说是第一优先,碰到小平110周年诞辰我觉得这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内在的缘分,我们在海上世界以这种形式纪念和庆祝他老人家110周年诞辰。
【主持人-金敏华】:我们知道文化创意产业从投入到产出会有一个过程,比如说诚品书店前十多年都是亏损的,招商地产是公众公司、上市公司,你们怎么平衡每年股东要求回报和长期实现盈利的矛盾?
【张林】:我概括来讲,我把目标请到这三位,尽量多问三位。筹备的第一天我们就在思考如何让这个馆可持续,说得俗一点就是如何活下去。作为上市公司我们必须向股东交代我们的钱花到哪儿去了。非常高兴的是,在过程当中,我的讲话中介绍了,很多的专家、学者包括马未都先生,他的馆不但存活下来了,而且成长、发展得非常好,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在设计博物馆的商业模式时,我们就充分考虑到了用一部分商业的收入去持续资助博物馆,使它能运营好。同时我们也相信博物馆在蛇口海上世界的诞生,对于整个蛇口乃至深圳会有良性的影响,我们作为房地产开发公司,相信整个环境变得更加美好了,更加宜居了,我们房地产的价值也会升值,和股东的利益也是相辅相成的,我只能这样回答一下大家。
【主持人-金敏华】:接下来我问槇先生两个问题,据说在日本有一个建筑师13年周期说,日本有几代建筑师,有一个规律是相隔13年,我的问题是像第三代的安腾都在中国有很多的作品,槇先生2011年才开始考虑到中国,之前中国很多开发商找过他,他有犹豫,这个项目他也有犹豫,能跟我们讲他最后接下这个项目背后的故事吗?
【槇文彦】:我在中国以前没有做过项目,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上海大学的胡教授邀请过我,他问我,你是否有兴趣在深圳做一个项目?我跟胡教授已经是多年的深交,是在东京大学认识的。当时是15年前,他是东京大学的一个研究员,我是东京大学的教授,我们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这也是他为什么问我。同时,我也知道胡教授碰巧跟张林非常熟知,二位是好朋友,我觉得在这个角度上来说我是非常幸运的。
【主持人-金敏华】:今天的会场非常有次序,12月3号在北京建科院听过一次,那个时候我女儿刚出生,我几天没睡,我听到槇先生过来,还是过去了,那个时候从二楼排到一楼大门口出去,您在项目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您怎么解决这些困难?
【槇文彦】:工作中我没有发现任何的困难,和其他项目相比,这个项目是非常顺利的合作,和我合作的同事都是非常的友好,我也非常感谢招商局、招商地产和我一起合作的朋友们,希望我们接下来三年的合作也可以是非常友好、什么的进行,接下来的三年对于项目顺利的开展也是极为重要的。
【主持人-金敏华】:有很多博物馆的设计和建设是先有藏品再有建筑,咱们这个馆是先有规划设计再有藏品,我想问一下,这个馆的设计过程和您以前类似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槇文彦】:这个博物馆建筑和博物馆的主题是相一致的,我们非常的重视收藏,重要的收藏品会在这里展示出来,但是我们也想把这个博物馆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博物馆,在我们空间的提供商,比如说房顶和在一楼大厅你都会看到有非常宽广的空间,在这样的宽广空间中你可以放置很多不同的艺术项目,不仅是艺术项目本身,也可以容纳非常多的访问者、参观者,与此同时,我们也是把中央空间做得非常开放。
这个空间也可以让想要展览自己一些东西的人去做一些个人的展览,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个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收藏品的博物馆,同时也是一个市民的博物馆,我们在今天的社会,我们参观者和展览者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金敏华】:谢谢槇先生,接下来想问一下马丁馆长,首先要向您表示感谢。2008年我做了一本画册,正好V&A做了一个展览,我就把内容放进去的,不知道这个内容放进去对深圳拿进去称号有什么帮助?我想肯定是有加分的。事实上我到现在为止,我还不大相信应该真的来到深圳,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蛇口的V&A真的是分馆吗?如果在蛇口真的是分馆,是不是意味着V&A会有全球扩张的战略?
【马丁·罗特】:我们一步一步的来回答,你说的对,这里确实是V&A的一个品牌,我们是跟招商局、招商地产共同合作的,是由我们招商的朋友做建筑和工程,我们是把我们的软能力带进来,这是完全新的概念,不仅在蛇口是这样,在中国也是这样,我们在未来也会考虑到不同的模式。
【主持人-金敏华】:刚才提姆·里夫先生讲过深圳是一个大中型城市,深圳还有一个城市是山寨之都,我想问一下,当V&A决定在深圳建分馆的时候,内部有过争论吗?你们最后怎么是统一认识?你认为“山寨”和原创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可以转换?
【提姆·里夫】:这个问题也比较简单,我们在和深圳的合作,我们看到的都是合作的机会,对于山寨这个概念来说,我们存在的过程中和生涯中也是面临了不同的风险,全世界各地可能都会山寨我们,跟您提到是否有全球扩张的战略,我们一块是看作是五、六年的合作机遇,现在我们想要跟招商局在谈论一下更多的合作机遇,在这儿对于我们来说最关键的像马丁的发言中有提到信任、友谊,像您问的这些问题是比较有争议性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信会有困难出现,但我们会努力克服。
![]()
现场“创意互联”高端论坛
【主持人-金敏华】:V&A在深圳比较正式的亮相是去年年底的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价值工厂里面,有一个V&A的新的理念展示的展览,要快速回应增值。这个展览给很多人很深的印象和冲击,也可能会有一些争议,我想问的是,从现在开始到2016年,这个馆亮相,这两年中我们能做些什么?举个例子,香港的M+在开馆前的三年做了一系列叫游击的展览,他的馆还没开,他一直在把设计机构和当地民众联系的方法,你们提到新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没有具体的介绍?
【张林】:这个问题我回答比较合适。
【提姆·里夫】:谢谢你的帮忙。
【张林】:马丁·罗特是那边的老大,提姆·里夫是那边的运营官,我们计划的时候提姆·里夫还没加入V&A,马丁又不管这么细的事情,所以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会好一点,我们一直在关注M+,M+也一直在关注我们,我去香港拜访他们有些人的时候他们都很敏感,老觉得我们是在竞争,其实竞争有什么不高,竞争使各方办得更好,坦率的讲我们并没有这么想,我们大多数是向他们学习。他们是政府资助的,资金上比较充裕。另外香港本身的国际化比我们更发达,他的资讯更发达,他们做的比较好,我们正在向他们学习。我们从现在到2016年底开馆之间,我们会和V&A、马丁先生一起做很多场活动,大大小小,会强化我们的理念,会跟公众汇报我们这个建筑的成果、进展,这样也是加深我们这个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我就补充这么多,谢谢。
【马丁·罗特】:我也想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或是补充几点,我们在19世纪中开立博物馆的时候,伦敦也是比较发达的城市,很多人去伦敦,我们博物馆在伦敦建立的时候,其实也遇到很多身份象征的问题,我觉得现在过了150年了,我们在中国有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也是有相同的处境,就是如何让大家知道我们的定位、我们的品牌,我们的生活方式,知道我们如何与环境更好的相处,这个博物馆开张是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去表述,我们如何看待整个城市的身份,我们不一定永远都是要抄袭其他人的想法,因为有一些博物馆的理念都是建立在80年代、90年代,我们可以有一些创新的想法,谢谢。
【主持人-金敏华】:深圳有一个大芬村是以模仿世界名画出名的,上海世博会深圳馆,深圳本地的创意力量是动员了大概500多个当地的画家用像素的方法把蒙娜丽莎重新画了一遍作为深圳馆的外立面,我们命名大芬丽莎,谢谢马丁。我想问一下马先生,2010年我到北京的时候,我4月份就去马先生那儿报道了,去朝圣,4月份去了一次,5月份去了一次,我对观复博物馆非常感兴趣。今年是王世襄先生百年寿辰,有很多学者写文章,清华美院有位教授说,王世襄先生是中国的柳中月(音),柳中月是日本文艺复兴之父,我听了您的演讲我是很振奋了,这是我第一次听您从设计的角度去看观复收藏的传统。
【马未都】:今天的探讨有点游离主题,王世襄是百年寿辰,我也写了很多文章,做横向比较必须有一个复杂的前置才能做横向比较,要不然拿马丁做横向比较,下面记者很多,会摘出很多话,现在我说的每句话都会被人断章取义的用出去,这个事儿比较麻烦。我可以接着刚才马丁馆长的话来说,就是山寨的问题,说深圳是山寨之都,其实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人类所有的文明都是由山寨继承的,他不是永远的在创新,创新只是在山寨路上的某一层分杈,我们主要的文明是靠不停的山寨,就是这样。我们的思想也是这样的,所以山寨没有什么不光彩,希望深圳市政府能把山寨这个词发扬光大。但是必须是在法律的框架下,说话要前提,在座都是正常人,如果明天报纸说马未都说山寨是可以发扬光大的,前提扣掉了,那我就死掉了。我觉得今天所有的回答不游离于我们的主题,谢谢。
【主持人-金敏华】:最后一个问题,来之前我专门去石先生去了一次,您和石先生做了九宫图,能不能介绍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语言,和日常老百姓之间是有隔阂的,您有什么想法让观复博物馆在这里以设计为主方向的机会,来打破这个隔阂?
【马未都】:要回答我们做的一款产品九宫壶是游离主题的,但是我们的内核是不脱离今天的主题,但是石大宇先生连续五次获得德国的红点奖,我们两年前突发奇想,想设计一款当代表现又有文化传统的,既有山寨又有创新,在法律框架的保护下这样一款商品,我们用两年的时间,我们把东西设计完毕的时候,全中国无人能够去做这种产品,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我们就被迫奔赴日本,日本有位工艺大师可以完成,价格是所有中国人可以承受的,中国人一旦做成这样是所有人不承受,艺术是需要传播的,传播得越广对我们艺术能存在的可能性越大,如果说你当年创造了一个艺术只有一个接受者,这个人把它埋葬在他的墓里,凑巧后代又挖不出来,这个事儿就没了。
整个周期是五年,两年的设计和制作,有三年的市场推广期,五年有365套,我们做了九宫壶,把中国唐以来对壶的认识进行了总结,有一把是左力壶,体现了人文关怀,我们从来没想过左手的人沏茶的时候和右手人相比有什么不便利,日本有460多年做菜刀的店在京都京市,最感动的就是左力刀,厨师技能再好就是右手切,设计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是从最小的一点做起的,我们就设计了这样一款壶,这个壶几天前刚向社会公布,上我们博物馆的网站是可以看到的九宫壶,如果我们能被英国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选中,他是可以作为当代艺术永久的陈列。马丁姓马我也姓马,很有意思。提姆·里夫很有意思,我儿子的英文名字也叫Tim,我儿子的名字叫天,他去英国读书同学都叫Tim,他的英文名字的确叫Tim为不是我杜撰。我儿子跟我说,他要有儿子的话,他儿子的名字就叫马丁。他说我天天签字很痛苦,这里有无形的渊源,我最喜欢的博物馆,我今年还去过,我在V&A呆了很久,遇到很多中国人,只要我在你的博物馆站着,就会有人认识我,这个博物馆东西太多,看起来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尤其是顶楼的瓷器,你们的瓷器能不能均给我们一部分,你们那儿摆得太拥挤了,开句玩笑。
【主持人-金敏华】:本来我这个问题是暖场的,主办方告诉我时间到了。
【提问】:各位老师好!我叫石头,我是一个设计人,今天我不以设计人的角度问这个问题,我以普通老百姓的角度问一个具体的问题,我们知道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其实这样一个简单、隆重的发布会更多聚集在思想和文化上,如果体验的角度上来看,马老师爱一个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任何一个东西我们都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容器,我们知道一个容器装的是酒,可以是喝的,也能闻到,这个容器也是可以触摸的,同时又是可以看的,视、听、嗅、味、触都能融在一起,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容器、box,未来我们观者的角度、体验者的角度来到这个地方,前期的体验工作其实在建设早期或是在设计阶段就应该去想到的,我想请问几位老师,在未来体验上,全感观的体验上,技术设计方面具体能做哪些方面的探讨和工作?谢谢大家。
【马未都】:我刚才讲容器的革命,今天讲演时间很短,不能充分展开,其实人类所有的文明都是容器革命,容器可以理解得非常宽泛,我们家的澡盆是可以容纳水和充满污垢的身体;房子也是容器,建筑的革命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材料更重要的是理念的革命。观复博物馆做深圳博物馆,从一开始有这个想法之初就要吻合我们深圳市的大概念就叫设计,我会把很多设计的东西,古代设计思想会充分展现、充分体现。你毕竟站在前面,告诉后人,是所以我们希望在设计上动用一些现代化的手段,比如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蛇,特别吻合蛇口,吃的很大,它是牛头蛇身,很诡异,我们不能解释,我们的思想都在他以后,我们现在的思想解释先天的物体是乏力的,不能猜想。牛头和我们的农耕文明有关,蛇可以是图腾。这件文物是个固态的、静态的,我们能不能在展现的时候附加一个屏幕,这个屏幕可以让他动态起来。第一步动态可以是在静止的画面中让你清楚,上下左右,你不可能观摩到的角度。我可能会让他变成一个真正可以动态的蛇,流动起来,这就能够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想象解释前人的创作,文明的继承都是靠山寨,山寨是很玩笑的话,某种意义上是“模”,我们都是在模仿中继承,在模仿中创新,这一点一定是要清楚的,不是我们一味的创新而没有衔接,模仿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衔接,我们的文明是衔接的,谢谢大家。
【提问】:我是艺术新闻中国版的,今天这个会上我们知道未来的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有来自于V&A的艺术支持,也包括观复博物馆的支持,投资人是招商地产,我们知道深圳是一个移民的城市,三十年前有全国各地的青年到这个年轻的城市,包括现在的设计师槇先生也来自日本,深圳有设计之都的抬头,深圳的设计和文化的主体性在文化艺术中心会得到什么样的体现?V&A是以英国和西方的装饰艺术和设计为主的博物馆,你们也做过中国设计的展览。观复博物馆最初来自于北京,也是以中国古代艺术收藏为主的美术馆,未来的文化艺术中心怎么能够把深圳这三十年来自己在现代设计上的特点得到体现?我们也知道,在香港也存在这样的争议,M+是香港政府投资的项目,他所有的团队很少有香港本地人,香港本地的艺术家想让M+收藏香港本地的,经常有一些争执。招商地产自己运营这个项目,我想知道在这个项目中,三十年深圳的变化怎么能在艺术中心得到体现?
【马丁·罗特】:这个问题应该是我和张总一起回答,对于V&A来说,我们不光收集欧洲的藏物,对于V&A来说,从我们诞生开始,我刚才也提到的,V&A是展示世界的历史,这也是为什么让V&A的收藏品这么独特,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这个合作,我们要展示中国的历史,展示中国历史的时候也要展示到世界的历史和世界的设计,我认为在此,我们的城市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我们去年有深圳的双年展,最后做决定还是我们整个团队讨论的结果,是由整个团队解决什么时候做收藏,收藏什么东西,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沟通中由团队共同决定的。
【张林】:我大概知道叶小姐的意思,我尽量抓一下,这个问题也是挺重要的问题。大家看到之前在蛇口的双年展有V&A的展区,V&A在这边有一个工作人员,V&A想看看我们招商局能不能帮这个工作人员搜集20件能够有时代印记的东西。我们当时接到这个活的时候也觉得很奇怪,要 这些东西干什么,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去过那个厅,等他们最后搜集到这些东西摆在那儿以后,答案就揭晓了。藏品、馆藏是有时代印记、地区印记的,今天你看到普通的一个推车,一个工人用的东西就是未来的藏品,因为他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特征,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意义,有他设计的内涵。通过和V&A很短的接触,我们突然领悟到了怎么样去策划和规划蛇口设计博物馆的馆藏,当然这是一部分,这是第一个我想和你说的,我想会解释一部分你所关心的事情。
第二,我们在博物馆里有几个厅,V&A和观复是两个相对比较固定的厅,在里面他们会有一些变化,这个变化不会每周变化、每个月变化,可能变化得比较慢,但是这些展览的策展都将会花两年的时间思考放什么东西,放什么主题。而放什么东西,放什么主题在深圳这个地方,我们和V&A已经讨论了两年半,我相信双方的专家都有一些认识和思考,都有一些觉得什么东西放在这儿最有意义、最有价值,观复马先生和刘总我们也讨论了两年多,马先生对这个东西也思考了两年多。
除了这两个比较固定的厅,我们还有更大的两个厅,更高的两个厅,我们要不断的组织一些周期性的展览,那里面的主题可以不断的变化。如槇先生介绍的,他是多功能、复合功能的,冲海的厅1800平方米,是完整的多功能展示厅,我们还设计了超值的电梯,加长的劳斯莱斯上去可以发布,专门订了一部电梯是干这件事,我们希望博物馆里的一部分功能能够作为整个华南区这些企业和行业最新的创意设计产品的发布会、发布地、展示地,所以它是多样性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的沉淀、积累,我们思考过的馆藏,慢慢的积累。我们承认馆藏是我们的短版,没办法,深圳才有三十年,深圳干什么事情都是特别有创意的地方,我们想我们并不太着急买一大部分的东西摆在这儿给大家看,我们觉得没有意思。我们沉淀下来一些东西,他的轨迹大概和深圳就契合了,大概是这样的过程。
【主持人-金敏华】:谢谢张总的回答。茗茗已经站在这儿了,时间已经差不多了。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我是来自南都空港杂志的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作为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是作为V&A的分馆,有没有可能在英国那边的展品来深圳做一些展出?第二,不知道V&A博物馆在英国是免费的,只有一些是收费的,或者像进口产品一样,到中国就会收一些高额的税?
【提姆·里夫】:现在还不知道具体的细节,我们V&A博物馆是要看整体的收藏品的情况,是否符合海上世界博物馆,应该会有,具体什么样的展品在深圳展出现在还没确定。门票我们也要具体谈,还不知道。
【马丁·罗特】:这个问题很好玩,我们也经常讨论这个问题,在英国有一些博物馆是免费的,这是很重要的问题,要把博物馆的大门敞开给所有人的,让所有人参与。
【张林】:V&A不错是国立博物馆,招商局是央企,但是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这个博物馆在博物馆界应该是私立博物馆,不是公立博物馆,企业办的博物馆不是公立,这是肯定的,我们不一定效仿公立的规则,我们会效仿行业的规则,但是我们要量力而行。
【马未都】:我们会有一个误解,觉得博物馆免费教育面会越宽,实际上操作中不一定是这样,因为全世界的大博物馆,主要的博物馆都是收费的,不收费的博物馆主要是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史密森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是和伦敦博物馆达成捐献协议就是免费,250年来大英博物馆坚守着契约原则就是免费,大家里面经常有四五个展览你要看得单收钱。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群也是免费的,是史密森英国人,达成的协议也是免费的,这个人很有意思,他终身没去过美国,他捐了这个博物馆,他为什么要捐给美国,他认为美国太没文化了,要捐给他,让他有点文化,剩下的博物馆都是收费的。
文化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博物馆文化是需要免费的才能接受教育,首先我认为态度不是很端正,文化是商品,在今天的商品社会肩负着很重要的职责,收费是最有有效,有没有免费日呢?能不能给特别喜欢的人提供一个可能呢?这个是可以的。比如像卢浮宫每一天是免费日,你觉得你囊肿羞涩,不愿意花这个钱,你等那一天来。理论上没有钱的人都有时间,所以他就可以等到那天来。我是做民办私立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和我谈过,需要多少钱免费开放,我说我不需要你的钱,我一定要收费。我在门口写一句玖,每一个买票参观的人都是观复博物馆的赞助者。钱是很俗的东西,你把钱投向文化的时候是比较高雅,给你提供一次高雅的机会。谢谢大家。
【主持人-刘茗茗】:马先生下午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观点,当你把钱交给文化的时候你就显得比较高雅,今天下午没有交过任何的入场费,大师的观点让我们高雅了一把。讲到容器,容器非常小可以有特别深的深意和内涵,就是我们的头脑,今天下午舞台上所有的智慧、所有的分享、所有的挑战、所有的碰撞都是源自我们头脑中伟大的灵感、伟大的创意,这就是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初衷之所在,张林总也介绍了,台上的贵宾飞了差不多大半个地球相聚在蛇口,都在昨天夜里和今天上午到达,
最后的时间请每一位嘉宾,为今天已经正式奠的基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送上自己的祝福。
【张林】:三年筹办这个事情,我希望让深圳、蛇口能够变成一个包容的平台,能够在这儿展现世界优秀的设计,并且希望他们能进入中国,在这儿能展示优秀的中国设计,并且希望他们走向世界。
【马未都】: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下一次规模的记者招待会是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让你们看到所有人的辛勤努力都变成现实,谢谢大家。
【马丁·罗特】:我们今天没有谈一点就是我们的电子化,其实我们蛇口的文化艺术中心在2015年会有电子资源的发布,我相信大家到时有更过多的机会享受我们的文化盛宴,这是很好的机遇。
【提姆·里夫】: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无论是免费的还是收费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博物馆是值得大家参观的。
【主持人-金敏华】:四十年前酒店的阳面飘满了腐食,他们为了生活得好一点,四十年我们讨论的是更体面的生活,更好的生活品质,再过四十年不知道,且行且之前,且看且享受。
【槇文彦】:作为建筑师我认为有很大的责任,这个下午听了这么久,我听了这么多大事的想法,我觉得我们的博物馆是在不断的成长,我们有很多新的想法、新的设计,我们也希望博物馆能够反映、容纳所有不同的想法,在将来让它发光。
【主持人-刘茗茗】:再次把掌声送给台上的各位贵宾,今天早上我们见证了非常短暂的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奠基仪式,我们第一件的藏品已经有了,我们用时下最先进的3D打印技术由槇文彦打造的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巨型模型,我们邀请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国际级的合作伙伴签字,这将是我们第一件馆藏,再次感谢远道而来的朋友们,感谢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谢谢。期待着下次再相会,2016年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开放之前还有机会再相会,还有机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分享,感谢朋友们的守候,今天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发布会到这里告一段落,让我们共同期待,感谢每位嘉宾的莅临,预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顺意,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