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的31.41万人,到2019年的1343.88万人,40年间,深圳的常住人口增加了约42倍。
从《深圳统计年鉴2019》的数据来看,深圳的人口增长经历了两个显著的“孔雀东南飞”时期。1981年至1985年对应的“六五”时期,深圳常住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为21.5%,“七五”时期增速降至13.7%,但在之后的“八五”时期,增速又回升至21.8%。
这大约15年的人口高速增长,一定程度是因为特区处于发展起步期,人口基数较小。自1996年之后,20年的时间内,深圳常住人口的增速降至低于10%,其中“十二五”对应的2011年至2015年,年均增长速度仅有1.9%,2010年末至2014年,深圳常住人口仅增长了40.69万。
吸引“孔雀东南飞”的动力似乎在衰减,但2015年起,深圳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常住人口“井喷期”,当年全市新增60万人,超过了过去几年的总和。随后几年,深圳保持住了这一势头,常住人口分别增长了53万、62万、50万和41万。
从2014年底到2019年,深圳共增加266万人,年均增长53.2万。这是什么概念?一个可供参照的数据是,2019年末四川省辖地级市广元的常住人口为267.5万。
就业人口快速增加
为何在人口吸引力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深圳又实现了反弹?
生育政策的逐渐宽松作出了一些贡献。1993年之前,深圳每年的自然增长人口均没有过万。2000年之后,自然增长人口总体呈现缓慢的上升趋势。2012年,自然增长人口首次突破5万,2015年达到6.69万,2017年则达到10.96万的峰值,2018年降至9.95万。
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相比于近五年年均超过50万的常住人口增量,生育带来的人口增量相对有限,最大的动力源是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深圳。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他的研究体系中,人口和资源要素吸纳能力是城市的竞争力所在。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人口仍有进一步的聚集趋势。
若以常住人口吸纳能力作为评价指标,近几年风头最劲的城市当属深圳。
2016年,经济学家樊纲在一场公开演讲中表示,“早在七八年前,我就提出深圳至少是3000万人口的大城市。”当然,他所指的3000万人口是经济活动人口的概念。
事实上,拆解深圳近几年人口增长的结构,其中就业人口的增长占据了高比例。以2015年末至2018年为例,深圳常住人口增加了164.79万人,同期就业人口增加了144.11万人。2018年,深圳就业人口突破千万,达到1050.25万,占常住人口的80.6%,这一比例远高于北上广。
外来人口愿意来到深圳,需要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来吸纳,从这个角度看,产业的活力或许很大程度解释了深圳的人口吸引力为何增强。
在华为从事研发工作的杨聪(化名)2012年从武汉的高校毕业后来到深圳,那一年无论是到深圳还是进华为,似乎并不是一件特别引人注目的事。但最近几年,公司招聘名校应届毕业生的力度越来越大,对于毕业生而言,能够进华为也觉得倍感荣幸。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这6所知名高校披露的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无一例外,2019年华为在这6所大学的招聘人数均超过了2018年。
其中,华为在浙江大学的招聘人数最多,达到550人;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招聘人数增幅最大,从2018年的258人增长到2019年的472人,增幅高达82.9%。
下一步吸引更多国际人才
从更长的时间周期来观察特区深圳的人口发展脉络,一方面是靠产业引才,另一方面也是靠制度引才。
1981年,深圳蛇口工业区在各重点大学及各地公开招聘人才,打破了由上级部门调派干部的做法,首开新中国人事制度改革的先河。
1987年,深圳颁布《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其中明确规定:科技人员可以以现金、实物及个人所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商标权等工业产权作为投资入股,并分取应得的股息和红利。
这意味着承认知识产权的价值,直接带来一股以华为为代表的创业潮。深圳原市委书记李灏在一篇撰文中指出,可以这样说,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私营企业法,是一项重大突破。只要有技术、专利等,可以办国有企业,也可以办私营企业,实现企业形式的多样化。知识产权得到尊重、保护,大大调动了拥有人的积极性。
时间来到2014年12月1日,深圳市颁布《人才安居办法》,以此作为依据出台的《深圳市新引进人才租房补贴工作实施办法》提出,向2015年1月1日后新引进入户的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包括非全日制学历)并符合条件的发放补贴,金额为本科6000元/人、硕士9000元/人、博士12000元/人的租房补贴。
在大都市受制于资源、城市定位等因素而限制人口时,深圳的政策传递出一个讯号:深圳欢迎你!这从另一个角度有力解释了深圳2015年常住人口增速为何能够反弹。
随后的2016年,深圳提高了上述补贴标准,并提出“大专以上学历者落户,名额不受限制”,这又在大城市中开启了先河。
2017年起,深圳每年放出10000个积分入户名额,积分主要取决于居住和就业等情况,完全无学历要求,给普通劳动者提供了落户通道。这无疑是深圳人口政策中的一项重要补充。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任何城市都是一个有机系统,如果只留下博士,谁来做基础服务?政府做一些引导无可厚非,但不能只想要高端产业和人才。
如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要实现其国际影响力,也必将面向全球引才。2019年,深圳发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其中提出,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国际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担任科研机构法人代表。
深圳一位产业园区研究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的下一步发展,就是要营造一种制度环境,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企业、人才。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可能更多的不再是示范经济发展,而是示范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