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去年下半年以来香港社会事件影响,港资地产巨头业绩普遍受到冲击,节省支出或许是多家公司未来的共同战略选择。
长实集团(01113.HK)新近披露的2019年业绩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收823.82亿港元,同比增长63.56%;期内基础溢利287.29亿港元,同比上升19.04%;股东应占溢利291.34亿港元,同比降27.36%;股东每股应占溢利7.89港元,同比下降27%。利润下滑主要受零售、酒店等板块的严重拖累。
具体来看,长实集团七大业务板块录得四升三降。物业销售收入整体保持稳中向好,同比增长84.39%至641.08亿港元;飞机租赁收入同比上升8.24%至31.92亿港元;配电、输气、能源等基建及实用资产盈利同比上升12.15%至45.24亿港元;新增的业务板块英式酒馆业务带来5.55亿港元盈利;
但是,长实旗下的物业租赁收入同比下降2.42%至74.5亿港元;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8.77%至41.85亿港元;物业及项目管理收入同比下降1.81%至8.68亿港元。其中,酒店及服务套房业务录得七大业务板块中收入降幅最大,使基础溢利下跌约2%。长实集团在业绩报中对此指出,“酒店业务自2019年年中起受香港社会动荡所影响,收入较去年减少港币9.67亿元。”
另一家老牌的香港地产企业太古地产(01972.HK)部分业务板块的微妙变动也能说明该公司业绩有受到外部大环境的影响。
2019年太古地产香港零售物业组合租金收入总额同比减少12%至24.37亿港元;与之对应的是内地零售物业的应占租金收入总额增长8%至33.52亿港元。比如,它位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零售额上升11%,广州太古汇上升20%,北京颐堤港上升26%,成都远洋太古里上升23%,上海兴业太古汇上升73%。而太古地产位于香港的太古广场购物商场、太古城中心及东荟城名店仓的零售额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年报显示,太古地产酒店业务收入41.85亿港元,同比下降18.7%,录得太古地产各业务板块中降幅最大。太古地产称,这主要由于下半年香港酒店业绩转差(反映社会事件)。
太古地产主席施铭伦对于公司2020年业绩预期十分审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们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零售投资物业及酒店业务带来不利影响。预计二零二零年的零售物业及服务式住宅租金收入将会下降;个别零售租户会因应其业务状况获提供暂时性租金支持。我们酒店的入住率和收入大幅下跌。在不影响与租户及其他顾客长期关系的情况下,将尽可能节省成本。”他对此表示。
对于太古地产位于香港、广州、北京的办公楼业务,施铭伦也认为2020年存在需求疲弱、空置率上升、租金承压。
机构的数据也显示办公楼业务存较大压力。第一太平戴维斯、戴德梁行均预期2020年香港写字楼的租金将下跌10%至15%。
香港住宅业务同样存在发展压力。美联物业房地产数据及研究中心高级经理张蓓蕾指出,2019年贸易战等事件后,今年新型肺炎疫情又进一步冲击香港楼市,导致今年首季整体物业注册量按年下跌。
美联物业数据显示,进入2020年以来至3月19日的注册数据显示,在不包括一手公营房屋之下,一手私楼及二手住宅注册量合共录8988宗,较去年同期的11874宗下跌约24.3%。其中原因与肺炎疫情蔓延,一度影响发展商推盘部署有关。
3月20日,香港反映主要大型屋苑二手住宅楼市走势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最新报175.41点,按周升0.8%,指数连跌四周后反弹。但由于肺炎疫情于全球扩散,拖累香港楼价持续下跌,中原认为CCL跌势未止。
香港短期的住宅交易状况与内地高度相似,疫情是当下制约楼市成交的核心变量。但开发商并不担忧楼市中长期走势。这与香港土地供应短缺及房屋供应有限有直接关系。
作为外向型经济体,香港经济历经全球经济浪潮洗礼亦经受艰难磨砺。无论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SARS疫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抑或是2014年的“占中事件”,香港的商铺租金和住宅楼市都曾遭遇重创但总能强劲复苏。对于此轮楼市行情,施铭伦倒显得要乐观于不少香港地产商。
“在香港,由于社会事件、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市场对住宅物业的需求转弱。香港的土地供应短缺及房屋供应有限,加上利率偏低,预计在中长期市场对住宅的需求维持坚稳。”施铭伦表示。
鉴于集团旗下可开发土地储备超过90%位于内地,长实集团掌门人李泽钜在业绩会上也提及,无论香港还是内地,住宅刚性需求仍然强烈,“面对疫情,公司的推盘步伐不会放慢,只要政府一批出预售楼花同意书便会推售。”
对于低杠杆、慢开发、租售并举的香港老牌地产开发企业来说,不管土储或所持有的投资物业分布重点在内地还是香港,眼下如何做好对冲疫情造成的业绩负累都是他们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