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
梳理深圳40年的发展史,深圳的城市发展呈现出一个不断西移的过程,从罗湖、福田,到南山、前海,再到宝安、光明,每一次城市中心的扩张都是深圳城市转型跨越的标志。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拉开了大空港地区发展建设的序幕。规划建设中的大空港地区,就是深圳城市发展西移趋势下的一大核心区域。地处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城市圈交会处,航空、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高速公路和快速公路、水运码头“六位一体”的交通网络,高度紧密的“前海关联”,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优势,较为充裕的土地空间资源以及滨水岸线自然生态资源……这些要素在同一个地区碰撞交汇,注定让大空港地区使命不凡。
根据最新的大空港地区规划,这里将是面向世界的国际会展活力都会目的地;这里引领湾区,是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新引擎;这里是产城融合的深圳城市西部中心极核,其功能定位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城、国际一流空港都市区。
凭借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95平方公里的大空港地区,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深圳未来经济增长极、陆海空交通枢纽、国际空港都市。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把更多目光对准这里。
●南方日报记者 丁侃
1深圳西部有望崛起“未来之城”
改革开放40年来,跟随深圳的发展步伐,宝安从加工制造业起家,逐步成为深圳的制造大区、智创高地,但是,相对于深圳西部的产业发展,这里的城市建设却相对滞后。“大空港”这一概念的提出,则给深圳西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事实上,深圳大空港的概念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举行的深圳(国际)物流博览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大空港地区的范围一直处在模糊的地带,没有明确的指向,泛指以机场为中心,北至沙井与东莞交界处,南至前海等。
2011年,大空港地区的规划开始提上日程。当年9月份,宝安区政府和深圳市规划国土委联合举行了“大空港发展研讨会”,着手研究编制《大空港地区综合规划》等事宜。提出大空港片区,是宝安将大空港概念作为推动特区一体化的突破口,超越了传统认知的“航空城”概念。当时规划的范围达到95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前海合作区的6倍,其定位是一座未来之城,体现更多的是产业、人口和城市结构的维度。
2012年2月,深圳市政府对大空港地区综合规划情况进行调研,提出坚持高端定位,把大空港作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延伸拓展区、宝安的新功能区、加强深圳与东莞合作的示范区,作为深圳经济特区的辐射带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区域来打造。
清晰定位后的大空港在当年10月份成立了深圳市大空港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开启了大空港地区规划建设的序幕。
根据当初的规划,大空港地区未来的目标将呈现一个世界一流的空港经济区、建设独具特色的深圳西部新城区。大空港地区在功能布局上将依托机场枢纽,规划形成八大功能片区,包括空港核心区、配套服务区、会展创意区、科技创新区、生态及旅游区、旧城提升区、生活区、离岛,功能定位也各具特色。
随着T3航站楼的投入使用,深圳机场国际航线逐渐增多,航空物流快速发展,深圳机场的功能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国际机场。
由此,大空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沙井福永临海的鱼塘被填,沿江高速投入使用,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深中通道建设……一系列大手笔都让大空港地区功能定位逐步提升,未来这里还将建设高铁枢纽,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构成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半小时生活圈”。
如今,作为全球最大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大空港地区的崭新形象腾空而起。
2 “一城双岛三区多廊”打造环湾重要节点
由于大空港地区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片区的定位、规划、功能等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修改、优化与提升。
2018年底,深圳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提出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各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统筹资源配置,完善各区域硬条件和软环境,支持37个重点发展片区专业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快速形成“重点突出、错位协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发展格局,提升深圳产业经济质量。
在这37个重点发展片区中,位于宝安的大空港地区赫然在列。在该方案中,大空港片区要以海洋高端装备、航天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为重点,发挥周边会展、商务配套优势,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组织落户,打造技术标准领先、市场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大空港地区总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8.9平方公里,未填水域面积26.1平方公里。陆域范围中,沙井街道约13.78平方公里,福海街道约16.56平方公里,福永街道约18.32平方公里,航城街道约14.32平方公里,西乡街道约1.83平方公里,机场约28平方公里。空港新城位于大空港地区北部,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包括国际会展城10平方公里,海上田园城8.8平方公里,海洋新城7.44平方公里,以及综合港区及一些水域。
根据最新的规划,大空港地区内包括国际会展城、海洋新城和海上田园城三大板块,以生态、集约、活力、联动、便捷为原则,形成“一城双岛三区多廊”的规划结构,以深圳西海湾新城为核心,主要依托国际会展岛和海洋新城岛,搭载生活服务区、综合配套区、产业发展区,形成新沙路生活服务走廊、南环-沙福路综合服务走廊、凤塘大道创新服务走廊、福州大道交通服务走廊等多条服务走廊,全力打造西部城市功能中心。大空港地区依托独特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发展基础和潜力,科学优化空间布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构建功能定位清晰、开发重点突出、产业布局合理、集聚效应明显、陆海协调联动的总体开发格局。
区域辐射方面,规划指出,以大空港地区为核心,与东莞滨海湾新区联动发展,可形成面向深莞合作的区域服务中心,重点培育国际商贸、会议会展、信息服务和科技创新功能,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环湾重要节点。
从空中俯瞰可见,为了推动大空港地区的建设,以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项目,深圳市正在加快相关配套工程建设。除了正在建设中的深中通道,大空港地区还在启动区开启了综合管廊及道路一体化工程,包含19条市政道路,其中8条道路设置综合管廊。道路总长度为29.28公里,综合管廊总长度为16.92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桥涵工程、岩土工程、给排水工程、照明工程、通信工程、综合管廊工程等。
在生态环境方面,大空港地区启动了截流河综合治理工程,包括防洪(潮)治涝工程、水质改善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等。工程建成将解决流域面积约29.8平方公里的片区内涝问题,解决截流河、南北连通渠的城市水环境问题。
3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10月中旬,“中国海洋第一展”——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举行,全球业界都把目光投向深圳,规划已久的海洋新城首次揭开了神秘面纱。
海洋新城是大空港地区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显示,海洋新城位于珠江口东岸、深圳大空港规划区西北部,毗邻全球第一大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规划面积7.44平方公里。据介绍,海洋新城定位为湾区海洋门户、蓝色创新海湾,将对标世界三大湾区,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规划建设,重点聚焦世界海洋产业前沿领域,广泛聚集国际国内高端海洋创新资源,深入开展粤港澳和全球海洋创新合作,建设成为全球海洋治理的战略合作平台、中国海洋生态文明的示范标杆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科创高地。
城市规划方面,海洋新城设计采取岛式用海形态,与自然互联,将红树林保育与城市功能、公共活动有机结合,打造近距离、规模化、可参与的红树与潮汐滨海自然景观;策划超级码头、超级街区、蓝色智港等极具海洋特色的公共功能中心,与国际会展中心联袂打造湾区面向世界的蓝色窗口;构想观海山丘、悬日大道、空中云台、潮汐水道等海味十足的公共空间,实现全域海景感知,鼓励更多的人本活动与社群交往,最大限度增加市民亲水、观海的体验,构建人与海洋的生命共同体。
产业方面,海洋新城将聚焦海洋新兴产业,构建以海洋高端设备、海洋电子信息两大产业为核心,海洋现代服务、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新能源三大产业为支撑的“2+3”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开放共享的蓝色产业空间,构建千亿级的海洋产业集群,促进深圳海洋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深圳正全力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8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更是把“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向国家战略层面,高起点高规划的海洋新城无疑将成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内容,大空港地区也将再次承担起新使命。
对外,大空港地区是大湾区经济核心,提升深圳国际影响力和湾区经济辐射力;对内,大空港地区是深圳未来经济增长极和陆海空交通枢纽。面向世界,引领湾区,示范深圳,一幅粤港澳大湾区新城、国际一流空港都市区的蓝图正在大空港地区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