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林郑月娥:计划把深圳湾口岸的通关时间延长至24小时)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0月16日发表2019施政报告,今年除施政报告外,还有一称为“附篇”的文件介绍本届港府上任后的工作进度,香港面对的挑战以及往后工作新措施。附篇中在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内容部分,提及计划把深圳湾口岸的通关时间延长至24小时。
据深圳市口岸办此前透露消息,深圳湾口岸拟明年底全面实施24小时通关。届时,加上计划开通的莲塘口岸和现有的皇岗口岸,深圳陆路口岸将形成东、中、西各有一个24小时通关口岸的总体布局,基本满足深港口岸旅客夜间通关需求。
口岸办曾透露深圳湾口岸24小时通关初步计划
2019年上半年,经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达1.3亿余人次,日均约72.6万余人次。近年来,口岸客流的持续增长与口岸原设计通关能力的矛盾愈加凸显。在现有口岸硬件条件既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旅客出入境自助查验通道等手段,挖潜口岸通关能力空间越来越小。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为促进人员、物资更加高效便捷流动,官方正推动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和通关便利化水平。
其中手段之一是增设24小时通关口岸。目前深港陆路口岸中仅有皇岗口岸为24小时通关,深圳湾口岸的通关时间则为6:30-24:00,从官方到民间,皆有增设24小时通关口岸的意愿,被提及的口岸则包括有深圳湾口岸和尚待开通的莲塘口岸。
今年8月,深圳市口岸办主任王守睿曾透露,经与港方协商,初步拟争取在2020年6月底前实现深圳湾口岸小车通道24小时通关,9月底实现货检通道24小时通关,到2020年年底前完成旅检部分的准备工作,深圳湾口岸拟全面实施24小时通关。此外,待莲塘口岸开通后,后续也将争取推动成为24小时通关口岸。
一直以来,深圳湾口岸被认为是较有条件实施24小时通关的口岸,除场地设施条件和“一地两检”的便利外,当年深圳湾口岸开通之前,国务院有关批复曾同意深圳湾口岸为全天24小时开放的口岸,后深港双方考虑客流等问题,深圳湾口岸实际通关时间变为现在的6:30-24:00。
值得注意的是,若未来深圳湾口岸、莲塘口岸顺利实现24小时通关,加上现有的皇岗口岸,深港陆路口岸将形成东、中、西部各有一个24小时通关口岸的总体布局,基本满足深港口岸旅客夜间通关的需求。
布局“东进东出、西进西出”跨境货运
深圳湾口岸实施24小时通关,还被认为与深圳加快构筑深港跨境货运交通“东进东出、西进西出”格局有关。目前深港陆路口岸中,有皇岗口岸、文锦渡口岸、深圳湾口岸等多个口岸皆兼具旅检、货检功能,尚待开通的莲塘口岸也兼具客运与货运功能。过往已建成的口岸周边交通配套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改造升级面临现实难题,特别是受货检功能的影响,位于城市繁华地带的皇岗口岸周边长期以来存在交通拥堵及扰民问题。
深圳市正在推动深港口岸功能布局调整,打造口岸经济带,其中一个重点工程是皇岗口岸的重建。皇岗口岸重建后,未来计划取消货检功能。深港陆路口岸中目前仅有皇岗口岸为24小时通关,若皇岗口岸未来取消货检功能,意味着需要有其它24小时运作的陆路跨境口岸,以配合跨境货运业的需要。
按照深圳官方此前透露的计划,深圳将争取加快构筑深港跨境货运交通“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格局,未来计划取消皇岗等口岸的货检功能,利用东部的莲塘口岸和西部的深圳湾口岸实现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交通组织方式。
作为皇岗口岸重建先行项目的皇岗口岸临时旅检场地建设已经启动,临时旅检场地建成后,可满足基本通关条件,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将推进口岸旧联检楼的拆除和新口岸的建设,临时旅检场地建设工程力争2020年春节前完成,2022年底前完成新口岸建设。皇岗口岸重建期间,现有的货检功能将受到影响,若接下来深圳湾口岸顺利实施24小时通关,也有利于满足跨境货运业的需要。
深港两地皆有增设24小时通关口岸呼声
关于在更多口岸实施24小时通关,近年来深圳的人大代表曾多次在省两会、市两会提出相关建议。在去年省两会期间,深圳代表团张弦代表领衔、多名省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关于实施深圳口岸24小时通关的建议。建议指出,随着深港更加紧密的经贸、金融、教育、文化、人才等各领域的交流,希望广东省层面将增加“24小时通关口岸”作为粤港双方政府间的协商事项,争取港方支持,优先将条件成熟、需求迫切的口岸实施24小时通关,首当其冲的便是深圳湾口岸。
今年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罗湖区区长罗育德建议,除莲塘口岸外,深圳湾口岸也有条件实施24小时通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长陈如桂在广东代表团审议发言中强调,建议创新深港口岸通关模式,扩大深港口岸“一地两检”和24小时通关适用范围。
香港社会也有不少关于增设24小时通关口岸的呼声。此前香港民建联曾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交通基建规划”的建议书,建议之一就是在深港主要口岸实施24小时通关,促进大湾区内人流、物流的流通。
推动实施“一地两检”的深圳湾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将进一步便利人员、物资流动。而增设24小时通关口岸也面临着增加人财物的配置和投入,以及解决交通配套等现实问题,落实需要深港双方进一步协商和推动,此外,还需要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
在今年8月人大专题讲座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骆文智提到,要不断深化深港澳口岸合作交流,研究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口岸查验模式创新的可能性,赋予深港“一地两检”新内涵,探索“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口岸查验模式。
建议引入多条城际线
深圳是典型的口岸城市,目前共有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5个。莲塘口岸预计于2019年底开通,同时前海口岸、南澳游艇专用口岸等新口岸的规划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深圳的口岸数量之多,在全国同类城市中高居榜首,已形成海、陆、空、铁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口岸格局。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
深圳口岸既有独特优势,又存在短板。例如,部分口岸对外围市政设施和交通配套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口岸周边交通疏解和出行困难。其中,深圳湾口岸过境客流增速最快,但周边交通出行主要通过大巴、小汽车来实现,且没有轨道与香港西部城市发展群对接,南山-洪水桥-东大屿的深港西部发展轴缺少轨道交通的支撑。
数据显示,目前到达深圳湾口岸的客运交通方式中,私人小汽车占比30%。外地客流尤其是邻深地区客流的比重较高,珠三角(除深圳)跨界客流占总客流40%,穗莞两地跨界客流占总客流21.5%。因缺乏轨道交通接驳,口岸区域交通压力大。
目前在建地铁13号线南起南山区深圳湾口岸站,北至宝安区上屋北站,是四期工程的一条南北快线。深圳计划将深圳湾口岸交通枢纽建筑与地铁13号线按一体化进行设计。预计13号线建成后,外地车辆占比约30%,口岸地面交通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为解决口岸急剧增长的跨界交通需求,城际线被建议引入深圳湾口岸。深圳市人大代表王希耘认为,目前深圳湾口岸仅考虑了轨道13号线接入,城际线接入未作出充分预留,同时香港方面的轨道衔接预留也暂未列入考虑。其建议,将穗莞深城际、深莞增城际引入,并预留与香港的轨道联系条件,在深圳湾口岸形成“十字”城际轨道线网骨架。
据了解,深圳市轨道办初步建议,深莞增城际支线引入深圳湾口岸,既可支撑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功能辐射,也可兼顾服务广州、东莞、光明方向长距离接驳口岸客流。市轨道办将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就深莞增城际引入深圳湾口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并报市政府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