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深圳评选出深圳十大历史性建筑。市委大院及孺子牛雕塑位列其中。 南都记者 胡可 摄
标杆之改革篇
开篇语
从国贸大厦、京基100到平安金融中心,深圳的天际线一次次被刷新;从罗湖口岸到高铁站到大空港,深圳是连接全国乃至全球英才的重要枢纽;从华强北到科技园再到光明科学城,深圳的产业发展经历了一次次的迭代升级。从孺子牛雕塑到莲花山邓小平雕像,再到改革开放主题博物馆,深圳未曾忘记来处,一路砥砺前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深圳市建市40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将沿着历史的脉络,以深圳的标志性地点为重要线索,从改革篇、市场篇、科创篇、交通篇、文化篇这五个维度,解码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基因,描绘出深圳的改革地理与成功图谱。
川流不息的车辆从深南大道驶过,簕杜鹃宛如盛世牡丹开遍了鹏城,高楼大厦连甍接栋落子在城市的棋盘上。这里是深圳,被人称作“梦都”的地方。
从规划一座城,到建造一座城,再到发展一座城。40年的时间里,我们看着深南大道从最初的7米加宽到350米;我们听着蛇口招商局施工工地上的轰隆炮响炸开一个时代序幕;我们见着许多慕名而来的追梦者钻过二线关;我们忆着上海宾馆、国贸大厦里发生的种种故事……这里是深圳,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是传奇。
深南大道1979
深圳开始“站起来奔跑”
从小县城的黄土路到城市的“脊椎”
9月20日晚7点半,深圳中心区的灯光秀准时上演,为了迎国庆还推出了特别版,我爱你中国的字样浮现在大楼上,梧桐山巅的花草树木、东部海滨的海洋生物、红树林里的黑脸琵鹭,光影变化中点亮深圳之夜。
这场灯光秀上演的地方,是深圳的市民中心,而向两边慢慢延伸,一条黄金大道就出现在眼前。《大道30:深南大道上的国家记忆》一书的作者李咏涛形容,如果说深圳是一个人的话,那么深南大道就是这个人的脊椎,因为有了深南大道,这个人就能够站起来了,然后他能够往东往西开始奔跑,跑向海洋,能够使深圳在中国和世界的城市中站立起来了。
时间拨回到1979年,深圳市的前身宝安县,作为城中心的深圳镇,人口不足3万,只有两条全长不过两公里的水泥路,人民路和解放路,对外运输主要靠107国道和到惠州的两条公路。深圳建市的这一年,市政府决定对深圳通往广州的107国道进行改造,在蔡屋围到上步的碎石路面上铺上沥青,人称“深南路”。
说起深南大道名字的由来,深圳市原规划国土局总规划师郁万钧回忆,最初没有想好叫什么名字,只是因为计划要从原来的深圳镇,也就是如今的罗湖区,一路往南头修,各取了一个字因此就叫做深南路。后来一直沿用下来,变成了如今全长25.6公里,横跨罗湖、福田和南山区,连接蔡屋围与南头的城市主干道——深南大道。
深南大道2019
城市的精华看“十里长街”
滨海大道、福田中心区、华强北
和所有故事一样,深南大道的建设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1980年第一段通路的宽7米、长2.1公里;到1984年增至宽50米、全长6.8公里;再到1991年决定扩建从上海宾馆至南头联检站长达18.8公里的深南大道,路宽定为140米;最后到全长25.6公里的深南大道全线贯通,路幅宽135米,中心区最宽达350米,沿线与48条南北方向市政道路交会。
深圳人自豪地称这条道路叫做“十里长街”,南来北往的人汇聚到这里,第一眼总是被深南大道的美貌所吸引,每天从这条路上走过,从一个梦想奔向另一个梦想,在这里工作、安家、成长,把脚下的路当做原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当年参与过深圳的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解释起深南大道如今的构造,朱荣远指出,深南路是深圳东西带状城市当中的一条城市主干道,北面有北环路,南面有滨海大道。如果说东西向是流动性特征,南北向则是城市生活的一些不同功能的轴线,比方说人民南路的商业轴,福田中心区正对莲花山,都成为了城市地标。而华侨城则是上山下海的文化旅游轴线,再加上后海的海岸城轴线一直通向海洋。整体来说,东西向是交通,是纯功能性的,南北向就是品质和生活。
如今的深南大道,确实按照当初规划的那样,滨海大道一路风光无限,一面开车一面能感受到大海的开阔,后海的总部基地拔地而起,是时代的风标亦是城市的名片;福田中心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和一大批高档办公楼宇坐落其中,集行政、金融、会展、文化于一体;东边有赫赫有名的华强北,从早年间的电子配件批发市场起步,成长为引领中国乃至亚洲手机市场发展的风向标,代表着未来。
蛇口1992
东方风来满眼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牌子在蛇口竖起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八个大字如今还伫立在蛇口工业区。
1992年3月26日,一篇名为《东方风来满眼春》的通讯刊发在报纸上,开篇第一句就是“南国春早。一月的鹏城,花木葱笼,春意荡漾。跨进新年,深圳正以勃勃英姿,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这篇记录了邓小平南巡的通讯,仿佛是时代的预言书,一晃这么多年过去,深圳真的实现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梦想。
袁庚让蛇口工业区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做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标语牌,于1992年3月在蛇口竖起,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配成一对,喊出了时代的口号,也唤醒了蛇口的命运。如果说1979年蛇口工地炸响隆隆的开山炮,是预示着中国大地的醒来,那么从1992年开始,这个标语牌就预示着深圳快步走向了历史前台。
深圳是从蛇口开始的,全国的改革开放也是从蛇口开始的。在袁庚组织开发与建设蛇口工业区中,蛇口工业区冲破旧有的价值观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人才观念等各种禁锢和束缚,在劳动用工制度、干部聘用制度、薪酬分配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工程招投标制度及实行企业股份制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和创新,培育了招商银行、中集集团、平安保险等一大批知名企业。
蛇口2019
前海接棒蛇口改革精神
延续“杀出一条血路”的魄力
海上世界的明华轮静静停在那里,百年招商局依旧是蛇口的地标,这片当初的荒山野岭改颜换貌成为了另一个模样,说明着改革的重要性。而如今的蛇口已经不够大,于是有了前海蛇口自贸区接棒,继承着改革的基因,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编织梦想。
“当年的蛇口杀出了一条血路,如今很多制度已经形成,我们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探索适合未来发展的新体制机制。”前海管理局首任局长郑宏杰说起前海的变化时,用欣慰来形容自身感受,期许前海日益茁壮。
2019年4月26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举办2019年制度创新成果发布会。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介绍,挂牌成立4年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风险防控为底线、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已累计推出44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复制推广43项,全省复制推广69项,全市复制推广79项,制度创新复制推广取得重大突破。
接棒的前海,延续着敢闯敢试的精神。今年8月18日,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这份新的蓝图下,加快深港科技创新、文化艺术活动、数字创意产业以及医疗业等合作,大力发展建设5G、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制造业中心等等,对于这片土地来说又有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蛇口工业区那里继承的改革基因,要在此时释放更大的能量,延续“杀出一条血路”的气概和魄力。在最新的部署中,前海将在人民币跨境使用等领域先行先试,优化布局前海深港创科城、深港科技创新生态谷等科技基础设施;还要推动月亮湾大道快速化改造、妈湾跨海通道、沿江高速前海段下沉工作实施和“9+2+1”陆海空对外立体交通规划落实;更要让哈罗国际学校、前海国际教科文中心等项目加快落地等等。未来的画卷,铺陈开来。
二线关1985
“关内是欧洲、关外是非洲”
追梦的青年们跨越二线关
1988年,潘石屹从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辞职,变卖全部家当南下深圳,到了南头关时,因为没有边防证过不了关,浑身上下只剩80多元的他,花了50元找了“蛇头”,从“二线关”的铁丝网下钻进了特区。
所谓的“二线关”,于1982年4月动工兴建,1985年3月交付使用。全长126公里,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至宝安区安乐村的双界河出海口,利用天然的山脉东西走向,并沿山脚修建形成“二线”屏障,沿线有蛇口、南头、背仔角等10个检查站。
自1985年起,内地人进入深圳必须凭借“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地区通行证”和居民身份证才能通过,这条管理线被很多深圳人称为“二线”。“二线”在一定时期内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由“二线”产生的“关内”、“关外”之分,却形成了深圳“一市两法”的两重世界:特区内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特区外则是非城非村的大工地。曾经流传的“关内是欧洲,关外是非洲”等说法,更是形象道出了特区内外的显著差异。
曾经,一些深圳市民去关外办事,交通往往令人十分头痛。去的时候,关内的“红的”(红色出租车)师傅不熟悉关外的路况;回来的时候,“绿的”(绿色出租车)又不能进关内,必须打车到关口换上“红的”。这都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过关”这两个字成为一代人的记忆,潘石屹也是那个年代奋斗者的缩影。在当时边防办证要经过单位政审、派出所核查、公安局办证三个程序,但对于有梦想的青年来说,任何困难都阻碍不了他们的脚步。
二线关2019
关内关外发展速度均衡
先行示范区设想下“关外”未来可期
2018年1月15日,贯穿深圳特区建设史的“二线关”正式告别历史舞台。但实际上,在此之前“二线关”早就名存实亡。
2010年7月,国务院批复深圳经济特区扩大至全市,“二线”分隔特区内外的职能,成为过去时。2014年7月,深圳“特检站”被分流,“二线”名存实亡。2015年6月,16个关口综合改善工程启动,“二线关”从此在地图上“消失”。2018年以后,“特检站”被拆除,昔日的巡逻道,成了市民休闲健步的绿道。而“关内是欧洲,关外是非洲”也早已被现实打破,“关外”的宝安、龙岗、龙华、光明、坪山、大鹏的发展日新月异。
在《意见》的规划下,要“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区的光明科学城是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平台,计划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高水平规划建设光明科学城,目前已经完成土地整备、加紧建设中。
宝安区提出携手前海共建国际一流城市新中心,要发挥好“西协”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江口东西岸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先行示范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智创高地。龙岗区则计划利用坂雪岗科技城、宝龙科技城纳入深圳国家高新区的契机,加速汇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还要着力在5G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批重量级现代产业集群。
一张张未来的计划书就此打开,上面既有过去的成绩,也有未来的规划,指向深圳已经由过去的小范围试验田,扩张到更大的地盘上,先行先试的方针适用于每一寸土地上。
聚焦
从孺子牛雕塑到国贸大厦 时代的地标 改革的记忆
2005年,深圳曾经评选出深圳十大历史性建筑,获奖建筑包括上海宾馆、罗湖口岸联检大楼、国贸大厦、电子大厦、市委大院及孺子牛雕塑、莲花山广场邓小平雕像、深圳博物馆、地王大厦、深圳大学主体建筑、世界之窗广场在内,这些建筑有的是承载一代人记忆的普通建筑,有的是大师作品,有的在技术上施工上有所突破,并且它们均是其建设年代社会、文化的缩影,记录着深圳的历史。
著名雕塑家潘鹤回忆,当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邀请他做一个标志性雕塑,从大鹏展翅到莲花、狮子,这些设想都一一被推翻,最后在街上找寻灵感的潘鹤看着深圳到处是工地,到处是人们挥汗如雨的场景,到处是散发着荒蛮之地上热气腾腾的生长力量,决定雕塑一个“孺子牛”。如今,这座重达4吨高2米、长5.6米的孺子牛铜雕,人们似乎更习惯称它为“拓荒牛”,从市委大院里面被搬到了深南大道边上,成为了深圳精神的象征。
另一个记忆来自于上海宾馆,位于深圳福田区深南中路的上海宾馆,素有深圳的坐标原点之称。那时候来深圳的人,分不清楚东南西北迷路了,就会坐车到上海宾馆,那里有近30路公交车辆穿梭如织,总能找到回家的方向。
还有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建设进程成为了“深圳速度”的代表。1985年底,国贸大厦完工并交付使用。1992年,邓小平登上国贸大厦53层的旋转餐厅,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所取得的成就。从此,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阶段。
对于深圳来说,这些是地标,亦是改革的记忆,在岁月里闪着光芒。如今的深圳,仍处于高速发展中,未来的建筑会越来越高、越来越现代化,深圳也将留下更多的城市记忆。而深圳这座“梦都”,还会继续书写更多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