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活垃圾未来可能要按量收费了!)
盐田区一小区进行了智能垃圾分类,小区垃圾投放处装有资源回收站等智能设备。居民投放时先输入手机号登录,然后选择分类的垃圾,比如玻璃等,就能为居民积分。随后,市民再把分好类的垃圾投放进垃圾桶。
←7月3日,深圳梅林一村,一名女子正将生活垃圾放入垃圾桶内。
南都讯 深圳现行的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并未与垃圾产生量挂钩,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日前透露,已将“开展深圳生活垃圾按量收费,推动垃圾分类”列入科研课题,探索适宜深圳的生活垃圾按量计费模式,促使市民在源头进行垃圾分类,减少垃圾排放。另外,深圳生活垃圾分类立法被列为今年重点立法项目,其中也提及了生活垃圾收费制度。
现状
清运公司缺乏开拓分流处理市场积极性
随着上海强制实施垃圾分类,深圳也在加快垃圾分类立法步伐。去年3月,深圳首次就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的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在今年6月11日的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上,生活垃圾分类立法被列为今年重点立法项目,要求深圳在生活垃圾分类上建立起一套“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了”的制度体系,并提到在生活垃圾收费制度上,探索建立计量收费机制。
推动垃圾分类实现从源头减量,垃圾收费及清运方式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圳从2007年开始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和原特区内外分别管理的模式,在费用支出方面政府通过财政支出,与清运公司和末端处理单位的垃圾重量进行费用结算,未与垃圾清运量挂钩。
在目前收费与处理模式下,清运公司倾向于将更多的垃圾以混合垃圾形式运往末端处理设施,而缺乏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前端维护,以及开拓分流处理市场的积极性。
垃圾处理费目前采取排污水量计收
深圳从2007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深圳的垃圾处理费征收借助供水收费平台,采取按排污水量计收的方式,全市居民类用户每立方米0.59元;其他用户每立方米0 .27元(相当于125元/吨),解决了传统上门收费成本高、收缴率低等问题。目前,年均收费额约5 .7亿元,收缴率达到95%以上。
建议
采取“激励”+“约束”方式
针对当前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置全过程的市场化运营现状,收费政策存在的问题,从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模式改革等角度,深圳市人大代表郭瑞霞提出“激励”+“约束”收费建议。
郭瑞霞认为,深圳应加快建立“激励”+“约束”收费机制,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以机制促进清运公司主动拓展分类垃圾处理市场,减少进入终端处理的垃圾总量。另外,适时引入分类垃圾质量评估,对不符合分类要求的生活垃圾清运公司可以不予接受,倒逼物业公司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但分类做得好的清运公司,应该获得更多的分类补贴。
“南 山 现 在 分 为 九 大 类 垃圾,其中大部分为可回收垃圾,如何定义‘生活垃圾’是个关键问题。”塘朗山盘龙环境技术有限 公 司 的 工 作 人 员 梁 先 生 表示,现在垃圾填埋场的工作量很大,计量收费有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从而减少垃圾填埋场、处理厂的工作负荷。梁先生认为,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在企业主体之间推行效果会比在居民个体效果好。
可在车上装智能计量系统
郭瑞霞建议,可以参照推广上海市徐汇区车载称重计量系统。通过在混合生活垃圾车上装载智能计量系统,实时跟踪小区垃圾的每日产量、变化趋势和分类效果,有利于掌握生活垃圾产生规律,为针对性的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郭瑞霞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可根据积累的大量数据对现有的生活垃圾收费模式进行改革,比如探索针对每户居民的垃圾计量收费,按分类质量收费等。
进展
生活垃圾按量收费
已列入科研课题
为加快建立“激励”+“约束”收费机制,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透露,已将开展深圳生活垃圾按量收费、推动垃圾分类列入科研课题,并已完成委托第三方调研的前期工作。调研目的是要通过比较分析、借鉴国内外垃圾按量计费模式实践经验,结合深圳实际需求和现状,探索适宜深圳的生活垃圾按量计费模式,促使市民在源头进行垃圾分类,减少垃圾排放。
据悉,这一课题内容包括国内外生活垃圾按量计费模式调研分析、深圳市垃圾分类与收费模式现状分析,设计深圳市垃圾按量计费方案,并对实施按量计费模式所需的法规、政策、管理、经济、宣传等保障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等。
- 热门楼盘
- 小编荐房
-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