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索城中村治理“宝安经验” 打造宜业宜居环境)
宝安打造了新桥街道新二村等一批标杆示范城中村。
石岩街道下排新村拆除违建前。
石岩街道下排新村拆除违建后。
松岗街道朗下旧村古树节点打造。
福永街道芳华一区街景提升。
城市发展“三分建,七分管”。作为城市最基本的管理单元,城中村的整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城市品质息息相关。宝安区560万常住人口中有208万居住在27.6平方公里的城中村,人口密度高达7.53万人/平方公里,存在数量多、面积广、人口密度大、硬件设施欠账多、市容品质不高等特点。宝安区历来重视城中村治理工作,近年来,通过开展“城管进社区”、“品质社区”、“三线整治”、“净化整治”等系列城中村专项整治工作,尽管城中村环境水平得到一定提升,但未从根源上扭转整体脏乱差的局面。
2018年,根据市的统一部署,宝安区启动了新一轮的城中村治理工作,分两年对全区列入治理范围的373个城中村,开展社区治理、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燃气安全、食品安全、弱电管线、环境卫生、市容秩序、交通秩序、生活污水共10方面内容治理,整治数量和整治面积约占全市总数的四分之一,均居全市之首。宝安采取“管理+整治+工程”齐步走的模式,创新分级治理等举措打造城中村综合治理“宝安模式”,探索出一条符合宝安区城中村特点和规律的基层治理创新之路,圆满完成149个城中村综合治理任务,打造了福海碧湖新村、新桥新二村、石岩塘头又一村等一批标杆示范城中村,城中村环境水平得到了全面改观,整体面貌实现了完美蝶变。
成效
宝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立足于城中村基础现状,着眼民生需求、民生福祉,以群众最关注、最迫切的问题为切入点,把城中村工程打造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推动治理成效惠及城中村全体居民。
强力消除隐患
城中村历来是各类安全事故的高发地,为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宝安着力打好“加减法”两套组合拳。在减法方面,共拆除占用消防通道等公共空间的违法构(建)筑物1600余处、面积3.5万平方米,拆除伸缩篷9500余个,打通“生命通道”62 .3公里。在加法方面,建成小(微)型消防站208个、消防管道122.8公里、消防栓748个,实现了消防安全防控全覆盖。
全力补齐基础短板
完善城中村市政基础设施,补齐历史欠账。新建视频门禁24052套,完成燃气进村170个,新建燃气管网169公里、供水管网194公里、雨污管网371公里、弱电管长1569公里,改造提升路面23.93万平方米,施划停车位3500余个,改造和新建路灯2800座,从源头上解决城中村顽疾。
打造宜居生活氛围
开展天面治理,大力推进弱电管线整治,剪除“黑线”“废线”500余吨,净化城中村“天际线”。开展地面治理,实行24小时市容巡查动态管控,清除卫生死角8500处,更新垃圾桶点800余个;提升街心公园63座,打造景观节点350余处。开展立面治理,刷新建筑外立面7 .16万平方米,规范招牌2500余个。
实现物业管理高品质全覆盖
为巩固治理成效,宝安以实现高品质物业管理全覆盖和物业品质提升为抓手,配套起草了《深圳市宝安区城中村房主公约》,发动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专业物业服务企业,推进属地物业公司接管、市场化物业公司托管、国企“红色物业”兜底管等举措,全面实现物业管理高品质全覆盖。432个城中村全部进驻物业公司,390个村物业管理达到星级标准,其中五星级82个、四星级203个。
亮点
管理+整治+工程齐步走
探索城中村治理“宝安经验”
对城中村居住人口占到40%的宝安来说,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不仅仅是市、区交办的任务,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良好的城中村居住环境也是湾区核心必须具备和拥有的。为此,宝安区在治理模式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宝安做法、宝安模式。
宝安成立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总指挥部,以“补短板、破难题、重整治、树标杆”为工作思路,采取“管理+整治+工程”同步推进的模式,区主要领导研究审定重要决策事项,部署全盘工作,深入一线研究解决工作难题,街道设立现场指挥部强化施工管理,现场“盯、关、跟”,社区工作站、股份公司全员上阵,做好沟通、巡查、管理等工作,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治理体系,强力开展十大类治理,探索出一条符合宝安城中村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模式,高位推动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
一村一策 因地制宜
凸显宝安文脉
规划先行,对标达标。宝安对标市10项治理标准,编制《宝安区城中村分级治理建设标准导则》,按照“达标、先进、标杆”3个等级实行分级治理,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细化标准,对城中村综合治理提供统一设计逻辑和原则,对10项治理项目建设标准提供可视化说明。
宝安编制了城中村综合治理总体实施规划,坚持以规划指引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以人为本,从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等角度出发,连片打造与片区发展、城市景观相匹配的城中村。在治理过程中,还秉承“综合治理为主、城市更新为辅”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弹性,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发展空间,让城市留下记忆。结合城中村资源、文化资源等,宝安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发扬城中村特色,凸显宝安基因、宝安记忆、宝安文脉。
大胆创新 全市率先
实行水电气“三合一”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为做好城中村地下工程,避免重复投资和反复开挖,宝安创新工作方式,联动多部门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多管合一”工作思路,在全市率先实行水电气“三合一”工程,即排水、供水、弱电、燃气管网同步实施,将城中村弱电管线和燃气管道下地项目由环水部门在正本清源项目中统一实施,避免了32.76万平方米的道路反复开挖,获得市领导肯定。
同时建立联合会审制度开展会审53次,发改、城管、水务、住建、交通等多部门联合把关设计方案,有效避免文来文往,大大压缩工程前期时间。宝安建立跨部门督导机制,从各牵头部门抽调60人组建10个督导组,对口10个街道每周开展一轮督导检查,督导内容涵盖多方面,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回头看”,督促街道及时落实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