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借大湾区建设东风 深港口岸优化布局)
今年5月26日,全长约11公里的香港香园围公路正式启用,待深港间第7个陆路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今年落成后,香园围公路将可直达口岸,与深圳一侧的东部过境高速一道,为实现深港跨境货运交通“东进东出、西进西出”提供重要支撑。位于城市中心区的皇岗口岸正酝酿变革,皇岗口岸重建已进入前期规划阶段,未来将取消货运功能,化解长期存在的交通难题,并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腾出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将力争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型查验模式。
口岸是深圳与香港交流对接的重要区域和通道,深港口岸谋变已酝酿多时,但此前推进进度并不理想,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深圳欲携手香港加快推进口岸功能布局优化、口岸通关模式创新、口岸经济带规划建设,让口岸在服务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优化口岸功能布局
构筑跨境交通“东进东出、西进西出”格局
深圳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深圳一侧邻近口岸的区域也因占据地利优势而率先成为城市的繁荣地带。除铁路口岸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外,目前深港间还有6个陆路口岸,分别是罗湖、文锦渡、皇岗、沙头角、深圳湾、福田口岸,而莲塘/香园围口岸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具备开通运行条件,将成为深港间第7个陆路口岸。
香港-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极点,双方皆有共识和动力进一步深化深港合作,而口岸作为深圳与香港交流对接的重要区域和通道,在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其功能价值亦正被重新审视。分析认为,一方面,口岸的通关能力和通关便利化水平事关大湾区人员、物资的高效便捷流动;另一方面,口岸周边区域在深港合作中具有地利优势,但口岸周边现状存在不少低效利用的土地,蕴含着重新开发的巨大潜力。
深港口岸谋变已酝酿多时,但此前推进进度并不理想。今年以来,深圳市主要领导曾就口岸议题多次发声,近日,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强调,要进一步优化深港口岸功能和布局,提升口岸服务品质,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跨境流动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
兼具客运与货运功能的莲塘/香园围口岸将在今年落成,这是深港口岸功能布局调整的关键一步。目前,皇岗口岸、文锦渡口岸、沙头角口岸、深圳湾口岸皆兼具旅检、货检功能,而过往建成的口岸周边交通配套已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改造升级也面临现实难题,特别是受货检功能的影响,位于城市繁荣地带的皇岗等口岸周边长期以来存在交通拥堵及扰民问题。
根据近期深圳市口岸办对外透露的信息,深圳将争取加快构筑深港跨境货运交通“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格局,未来计划取消皇岗口岸、文锦渡口岸和沙头角口岸的货检功能,利用东部的莲塘/香园围口岸和西部的深圳湾口岸实现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交通组织方式。目前,皇岗口岸和沙头角口岸重建、文锦渡口岸改造已被官方提上议事日程,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创新口岸通关模式
促进人员、物资高效便捷流动
2018年,经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达逾2 .5亿人次,日均约69万人次。近年来,口岸客流的持续增长与口岸原先设计能力的矛盾愈加凸显,尽管通过增加旅客出入境自助查验通道等多种手段,口岸的通关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在现有口岸硬件条件既定的情况,通过此种方式挖潜的空间越来越小。
目前深港陆路口岸中仅有皇岗口岸为24小时通关,从官方到民间,皆有增设24小时通关口岸的意愿,被提及的口岸则包括有深圳湾口岸和尚未开通的莲塘/香园围口岸。近期深圳市口岸办主任王守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透露,深圳湾口岸24小时通关已经过研究论证,并形成初步方案。应该看到,增设24小时通关口岸也面临着增加人财物的配置和投入以及交通系统配合等现实问题,且需要深港双方取得共识,共同推动。
在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方舟看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粤港之间人员的跨境流动将会呈上升的趋势,客流的结构也会逐步发生变化,除了以旅游消费、探亲访友为目的的客流外,将来还会有更多的跨境生活、工作的客流,这对口岸通关的便利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新建口岸、现有口岸的重建或改造,需要在通关模式上开展新的探索。
根据已公开的信息,未来皇岗口岸重建后有望创新查验模式。深圳市口岸办主任王守睿此前表示,皇岗口岸重建后的查验模式设置,将以“合作查验、一次放行”为最低目标。据悉,港珠澳大桥开通后,在珠澳口岸已实现了“合作查验、一次放行”,这种新型的查验模式对于旅客来说更加便利,但需要在口岸规划建设之初就预留条件。
创新口岸通关模式,可以更好发挥口岸的作用,促进人员、物资高效便捷流动,但其中涉及中央事权,也牵涉到香港方面的协作配合,深圳正在积极争取突破。而在旅客之外,如何优化查验流程和监管手段,提升货物、车辆的通关效率也是为复杂的议题,需要推进不同口岸监管部门的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需要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规划建设口岸经济带
重构口岸周边空间格局、交通配套和产业业态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加快推进,进一步深化深港合作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深港两地发展的共同需求,而口岸的价值正在被进一步挖掘。比如,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规划建设口岸经济带,开通莲塘口岸,推进皇岗、沙头角等口岸重建,提升罗湖、深圳湾等口岸环境品质,拓展购物、休闲、文化等功能,建设跨境消费新兴商圈。编制沙头角和罗湖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发展规划,推动深港共同开发建设,探索建设特色购物一条街。
商贸旅游消费并非口岸经济带发展的单一方向,据南都记者了解,乘着大湾区建设的东风,目前深圳正在筹划推动重构口岸周边区域的空间格局、交通配套和产业业态,并对接香港方边界地区的规划和需求,而口岸所在的深圳相关区对此皆有共识和动力,希望借此激发新的发展活力,寻找新的发展动力。
值得持续关注的是,顺着未来皇岗口岸、文锦渡口岸和沙头角口岸取消货检功能的方向,目前深圳相关职能部门和区正在就口岸周边区域的土地、交通和产业发展进行重新的规划布局,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口岸也在发生。以皇岗口岸和福田口岸为例,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位于皇岗-落马洲河套地区的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发展已将皇岗口岸、福田口岸和福田保税区纳入综合考虑,未来皇岗口岸取消货检功能后将释放出宝贵的土地资源,有望成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载体的一部分。
因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深圳的多个区还在积极争取将更多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引入各自的相关口岸,将口岸打造成立体化的交通枢纽,强化多种交通方式在口岸的衔接,提升区域的辐射带动力。随着深港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未来口岸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突出。
- 热门楼盘
- 小编荐房
-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