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纲要》如何深读?专家为你划重点)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2月18日正式对外发布,从四大中心城市定位、科技、教育、交通、创新等多个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做出规划。如何读好这本长达62页的规划纲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南都记者邀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带你划出每一章重点。
《纲要》)共分为11章,在王福强看来,每一章都有它独特的亮点和应该把握的重点。
第一章:规划背景
最重要的就是第三节的重大意义,也就是说《纲要》所承载的一些历史使命是什么。除了现在《纲要》背景里列到的四个层次以外,还要从政治层面,从社会层面,从经济层面,从制度现代化层面,深入地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的重大意义。
第二章: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里面最关键的是第三节战略定位,战略定位涉及到五个定位,这其实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一个总体愿景,即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湾区?《纲要》对这方面做了详细的描述。
第三章:空间布局
最重要的是第一节,怎么构建一个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网络化空间格局。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四个中心城市。这四个核心引擎的功能定位是什么?它们怎么做到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各自的产业特点又是什么?这个章节里都有回答。
第四章: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从第四章开始就进入重点建设任务。第一项重点建设任务就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最重要的是优化区域创新环境。目前我国有三个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各自的重点是什么?承载的使命又是什么?认真学习《纲要》就会明白。
北京的科技创新中心,它更重要的是原始创新;上海则更注重全球影响力。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更注重的是协同。即如何利用好港澳的元素,通过港澳的渠道利用好国际的高端资源,再加上内地的制造业的优势、产业转化的优势,就能形成三地协同创新的环境。
第五章: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这章最重要的是第一节———构建一个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东岸和珠江西岸相比,东岸是先发区域。珠江西岸则需要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有效地引导,或者是推动生产要素的便捷流动,这样才能实质性地支撑珠江西岸的发展。而通过澳门-珠海这一极的发展,也才能辐射带动粤西发展,辐射带动北部湾的发展。
第六章: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章最重要的是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还有就是第四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怎么发展现代服务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如何发展海洋经济?配合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推动三地协同发展!
因为香港在海洋经济的基础研究领域有优势,但是限于海域空间、科创资源等因素,很难单独发展起来。深圳要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香港要成为国际大都会,都需要在海洋经济方面有所作为,都需要打好蓝色的海洋牌。
第七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第二节内容非常重要。我们认为一个生态的湾区、绿色的湾区,是大湾区的一个本底的表现形式。如果一个地方黑臭水体遍布,违法建筑城区连片的话,无法成为一个世界一流园区和国际和世界级城市群。
第八章: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这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重点,也是亮点。这里面分为六节,每一节都是重点。我认为这一章是整个规划的重中之重。
第一节就是打造教育和人文高地。一个地方要长远发展,必须形成一个教育高地。我们曾经做过研究,现在加州G?D?P是2.7万亿美元,得州是1.2万亿美元,第一名领先第二名一倍多。加州的G?D?P之所以领先排名第二的得州1.5万亿美元,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加州有一个很好的高校支持系统。研究发现,加州政府向加州大学系统每投入一美元,就会对加州产生5.43美元的回报。再看香港,香港有4所世界100强大学,用二三十年的时间打造了四所世界百强大学,说明香港有它的制度优势,有它的吸引力。如果能依托港澳的高校,统合粤港澳大湾区在内地的一些高校资源,形成一个大湾区的大学系统,推动中国的博洛尼亚进程(注:Bologna?Process,指欧洲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通过推进高等教育的学历互认等内容,整合欧盟的高教资源),形成一个有条件的学分互认、学历互认、工作互供、师资流动的高校联盟,将为大湾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育是国际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与国际化接轨的教育环境,是国外高端人才所期许的。所以我们也提议在大湾区里,把民办国际化教育发展作为先手棋。
第二节是《共建人文湾区》,是要形成共识,凝聚人心。粤港澳大湾区同属岭南文化,有共同的生活习惯,三地可以通过共建人文湾区,增强群体性。
第三是构建休闲湾区。这也很重要。澳门的定位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香港则定位为国际旅游目的地。2017年到澳门的游客有3260万人次,如何把这些人吸引过来,来了之后留得住,留住之后住得久,这就需要延长旅游链条、丰富旅游业态,才能把整个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第四节是《拓展就业创业空间》,这是重中之重。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使命是为港澳青年拓展就业创业的空间。要拓展就业创业的空间,就需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一些支撑措施,比如说内地房地产市场和就业市场是否可以向他们放开?他们在香港拿的学位、各种专业资格证,是不是可以到内地无障碍地就业?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节是《塑造健康湾区》。这是最近会有政策密集支撑的一个愿景。因为香港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地区,且有很好的医疗服务支撑系统。像香港大学的口腔科,全世界排名第一;香港的肺癌胃癌治愈率也是世界排名第一。如果能发挥香港的优势,面向大湾区甚至是东南亚旺盛的市场需求,三地联手共同培育一个世界级的诊疗中心,补足东南亚缺少一个世界级诊疗中心的短板,将有效支撑香港的发展。这既是国家所需,也是香港所能,更是香港所愿。所以优先从健康领域和教育领域发挥港澳的优势,特别是发挥香港的优势,是短时期内能取得早期收获的两个切入点。
第六节《促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合作》也非常重要。香港义工组织比较发达,如何发挥并借鉴香港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一些成熟经验,这对于提升大湾区的社会治理能力非常重要,也会对内地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必要的借鉴。
第九章: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这章比较重要的,就是第一节———《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未来竞争的,不是产品,不是技术,而是环境。有了环境,相关高端要素自然会来集聚。香港是世界最自由的经济体,连续20多年被称为最自由经济体。向香港学习,形成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将有效支撑大湾区的发展。
第十章: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
目前大湾区内,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有三个重点平台,就是广东自贸区三个片区。但粤港澳大湾区的首要工作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所以还需要有一个特色发展平台后来居上。落马洲河套地区,我们认为它会成为科创方面的首要合作平台,它的功能就是支撑深圳、香港的科创发展。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
《规划》这章包括四节。这四节里面隐含着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就是地方政府怎么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也是地方政府所非常关注的。
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准确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政治使命。其次要积极谋划自身的发展平台,要积极对标大湾区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比如说如何支持港澳长远发展,内地是不是可以通过支撑香港再工业化、配套设置一些飞地做香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另外《纲要》公布以后,会编制一些专项规划,会谋划一些重大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也可以积极对接。
采写:南都记者?卜羽勤
实习生?律硕?发自北京
- 热门楼盘
- 小编荐房
-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