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面二孩”后大孩入学积分低 代表呼吁破解“生育焦虑”)
荔园小学(北校区),校门外接学生的家长。南都记者刘有志摄(资料图)
“全面二孩”入学积分是困扰,3岁以下的婴幼儿幼托服务成“生育焦虑”,面对“全面二孩”的政策,如何提升市民生育意愿成代表关注焦点。代表们建议率先解决“全面二孩”的入学积分困扰,并制订符合深圳实际的幼托服务法规和政策,通过立法保证早期教育和儿童托育服务的经费投入。
解决入学积分困扰
“二孩”政策放开后,2018年出生人口却减少了。在今年深圳市“两会”期间,鼓励二孩生育也成为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市人大代表梁沪明认为,“这一政策的出台,需要全方位的细致考量,就医、就学、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每增加一个人口都需要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应跟进,需要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配套法规政策,确保卫生、教育等资源政策若不到位规划和配置足以维持可持续的生育状态。”但梁沪明也提到,政策若不到位将会挫伤青年夫妻生育的积极性,影响这一重要国策的实施落地。
比如,在教育方面,相当一部分二孩家庭对于因为响应“全面二孩”政策生了二孩反而导致大孩的入学积分低于独生子女入学积分意见很大。经调研了解,根据2018年南山区小一积分入学政策,独生子女积分20分,“全面两孩”积分18分,其他各区情况类似,“全面两孩”的大孩入学积分都低于独生子女。
“这个入学积分政策给全面两孩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导致部分全面两孩家庭的大孩的小一入学积分偏低而无法就近入学。”梁沪明认为,承诺在民生方面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主要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入手,率先从解决“全面二孩”的入学积分困扰问题正当其时。
3岁以下幼托服务成难题
市人大代表刘晓娜则认为,随着“全面二孩”的放开,深圳新生儿出生数量逐年增加,2017年全市新生儿出生人数达24万左右。当前深圳幼儿园只接收3-6岁儿童,3岁以下婴幼儿“无处可托”,3岁以下的婴幼儿幼托服务成为政府公共保障服务的盲点,也成为广大市民“生育焦虑”的痛点。
“目前深圳3岁以下儿童服务机构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既可以在市监部门审批登记(经营性),也可以在教育、卫生部门审批登记(非经营性),还有些以社会组织名义在民政局登记。”刘晓娜提到,相对于更加紧迫的3-6岁学前儿童的入园压力,政府和教育部门只能优先解决入园问题,对于3岁以下幼儿入托问题的解决往往有心无力,导致3岁以下公办幼托资源稀缺,民办资源不足,整体力量薄弱的情况持续存在。
建立幼托服务法规和政策
梁沪明建议,深圳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倡导的“全面二孩”政策,在制订入学积分政策时充分考虑“全面二孩”家庭的教育权益,在计划生育方面“全面二孩”家庭的大孩与独生子女的入学积分相同,解决“全面二孩”家庭的入学积分困扰,以实际行动鼓励“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深圳应制订符合深圳实际的幼托服务法规和政策,通过立法保证早期教育和儿童托育服务的经费投入。详细研究公共托育服务体系的形式和内容等政策法规,从早期教育的规划、育龄知识培训、幼托机构的建设、师资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政策的保障和扶持。”刘晓娜则建议,明确3岁以下早期托育机构的行业标准和主管部门,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立由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政府托育服务管理机制。
另外,深圳还应鼓励和支持公立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向下延伸,创办接收3岁以下儿童的托班。刘晓娜说,还可以将幼儿服务纳入政府社区公共服务范围,利用“民生微实事”等项目,通过公建民营的方式,以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在社区开设小型互助式托育服务机构等。
代表建议由政府社保承担产假期间工资
昨日,在南山区分组讨论中,人大代表李海建表示,自从二胎政策放宽之后,员工生二胎的情况“此起彼伏”,对一些企业造成了较大影响,他希望提交一份建议,将二胎的产假缩短至3个月。
就此,市人大代表、南山区妇联主席杜屏提出反对意见,她表示,以北欧国家为参考,产假时长为480天,日本则是一年到三年,“一年之内工资不是由企业承担,是由政府社保承担。这就减轻了企业负担。”杜屏认为,为了让更多有计划生二胎的家庭减少顾虑,政府应该主动出台相关措施。包括对生育二胎家庭实施个税减免;借鉴北欧做法,以家庭为单位休产假等。
- 热门楼盘
- 小编荐房
-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