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GDP居亚洲城市前五 去年预计增长7.5%突破2.4万亿,今年目标增7%)
南都讯2018年深圳GDP预计突破2.4万亿元、同比增长7.5%左右,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前五。深圳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昨日召开,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全年计划完成10个方面40项民生实事和一批民生微实事,安排九大类民生支出2709亿元,其中教育、医疗支出分别增长11%和13%.
GDP增长7.5%,但增速放缓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8年是深圳“城市质量提升年”,深圳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初步预计,2018年深圳GDP突破2.4万亿元、同比增长7.5%左右,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前五;辖区公共财政收入9102.4亿元、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38.4亿元、增长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经济发展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
今年的表述,特别提到了“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第五”的表述,深圳GDP稳步增长,跻身“亚洲前五”之列,与深圳之前提出的“全面对标全球最高标准,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目标相匹配。
但是在此基础上,仍然要看到同比增速放缓的问题。根据此前记录,深圳2017年GDP同比增长约8.8%;2016年同比增长9%;2015年同比增长8.9%;2014年同比增长8.8%;2013年同比增长11.97%;2012年同比增长12.59%;2011年同比增长20.93%;2010年同比增长15.97%.也就是说,自2010年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深圳GDP增速跌破8%.
而翻看深圳全年的GDP情况,上半年GDP为11009.38亿元,同比增长8.0%,当时就提出工业增速、出口增速这两项有所回落。到了前三季度的简报,GDP数字在17530.69亿元,同比增长8.1%,简报指出工业增速有所回升、进出口增速总体稳定。值得指出的是,在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的统计中,增速也未跌落8%以下。
改革营商环境,取得重大进展
除了披露的经济数据引发广泛关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了2018年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报告指出,在全国率先改革并实施多层次住房供应保障制度,营商环境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深圳90”改革、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等走在全国前列。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深圳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二次房改”“深圳90”“营商环境20条”“四个千亿”……这些代名词背后,是一项项有关营商环境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了让深圳企业发展得更好、深圳能够留得住人才、让经济带动城市发展。而这些改革,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热烈讨论。至此,以营商环境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不仅仅是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报告指出,201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国领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二,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光明科学城、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启动建设。深圳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为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城市,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是深圳一直在努力的事情,也是迫切需要的事情。2018年重大项目的落成、高端项目的布局,最终将指向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大湾区建设提速民生实事持续推进
除了营商环境,政府工作报告中2018年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粤港澳大湾区”,报告指出,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广深港高铁开通运营,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机场、港口、高铁枢纽功能进一步强化,国际航线大幅增加,国际航空旅客增幅全国第一。重点片区规划全面上水平。深圳跻身世界一线城市行列,入选全球十大最佳旅行目的地。
建设提速对于老百姓来说,最直观的是交通上的变化。2018年,轨道交通四期5条线路全面开工,外环高速等加快推进,石岩外环路等8条道路建成通车,完成100个交通拥堵节点改造,打通断头路20条……改变实实在在看得到。
最后,在民生实事方面,报告指出,多年未解决的中小学校内午餐午休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一批底子差的幼儿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基础教育学位大幅增加,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一批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医院落地,新十大文化设施、重大民政设施等规划建设加快启动。九大类40件民生实事基本按计划完成,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步提高。成功抗击深圳35年以来最强台风“山竹”,治安警情大幅下降,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上了新台阶。深圳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的城市之一。
持续提升城市环境、着力保障城市安全、推动民生事业再上新水平,深圳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全年九大类民生支出达到2772亿元,这些数字都是实实在在看得到的。
增强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陈如桂在报告中指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几大问题,包括一是经济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部分要素成本上涨较快,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产业整体竞争力还需提升,经济存在明显下行压力。二是城市治理还存在短板,城市建设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和智慧化程度不高,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处理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水体水质离地表水Ⅴ类还有差距,历史违法建设处置任务艰巨。个别市政工程存在过度改造、道路反复开挖、施工扰民等问题。三是一些公职人员担当作为不够,敢闯敢试的精神有所弱化,有的为了不出事、宁愿少干事,有的单位“门好进、脸好看、但事还是难办”等。
2019年,报告提出要做十大重要方面的工作,前四大方面的重点工作都与经济发展相关,包括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坚持以营商环境改革为重点、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圳要牢牢扭住大湾区建设这个“纲”,深度对接港澳所需、深圳所能、湾区所向,携手建设富有活力、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其中包括打造前海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高水平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谋划建设深港商贸旅游消费合作新平台、打造大湾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等。
在打造前海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中,报告提出,开展前海总规修编,推动前海合作区扩区,总结拓展“前海模式”。争取出台深化深港金融合作创新政策,探索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的账户体系,设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开展金融综合监管试点,扩大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业务范围。全面推进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设,启动沿江高速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衔接工程、国际交流岛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开工建设前湾会议中心、桂湾公园等公建配套设施,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亿元以上。
关键词
GDP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大湾区建设
●牢牢扭住大湾区建设这个“纲”,深度对接港澳所需、深圳所能、湾区所向,携手建设富有活力、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一是打造前海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
●二是高水平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三是谋划建设深港商贸旅游消费合作新平台。
●四是打造大湾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营商环境
●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对标国际先进城市,力争达到相当于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体营商环境排名前30名的水平。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落实国家、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计划,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科技产业创新
●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力发展壮大新动能,努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光明科学城。
●二是加快补齐基础研究短板。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持续打造深圳标准、深圳品牌。
●三是提升金融中心集聚辐射功能。
一流数字政府
●组建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强化电子政务服务、大数据管理的有机融合和高效协同。全面推广“i深圳”APP,努力实现95%以上个人事项和60%以上法人事项移动办理。新推出“秒批”服务和“不见面审批”事项各200项。整合全市政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标准化采集、动态化更新、规范化使用,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强化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代表热议
市人大代表胡桂梁:
深圳养老事业还大有可为
深圳市人大代表胡桂梁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全年计划完成十个方面40项民生实事和一批民生微实事,安排九大类民生支出2709亿元令人振奋。
“深圳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取得的成绩和发展大家有目共睹,比如,深圳对养老的关注、残疾人帮扶、人才安置等民生方面确实做得很到位。”民生问题一直是胡桂梁重点关注话题。今年胡桂梁带来十多个建议,分别涉及新能源车充电设施配套、老旧小区旧改、工程建设、保障房生活配套、养老等问题。
胡桂梁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养老规划投入令他印象深刻。他认为,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是事实,但是深圳第一代拓荒牛现在都已步入老年,逐步退休,深圳养老事业发展还大有可为。“现在对养老关注还是不够,下一步要加强。”
市人大代表吴光胜:
要关注“问题企业”
更要关注脱颖而出的企业
在2019年十大主要工作中,报告提到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这给深圳市人大代表吴光胜留下深刻印象。“在十大工作方面,花了这么大篇幅着重强调改革创新,这是决定深圳未来的基础。”吴光胜说。
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吴光胜认为,深圳发展到现在,要想成为新一代引领国际高科技发展中心,要着力于生产力的创新、源头的创新和基础的创新,要抢占新技术、新材料等新兴领域,用换道超车的思路,实现深圳下一个改革开放40年的引领,真正实现“两个走在前列”。
“深圳的营商环境在全国来讲肯定是最好的了。”但吴光胜认为,深圳还要对标国际,向国际靠拢,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吴光胜还建议,要建立一套吸引全世界人才的机制,拿世界人才为深圳所用。此外,吴光胜建议,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既要关注“问题企业”,给予企业更多优惠扶持和发展空间,同时更要关注脱颖而出,没有出问题的企业,“政府要敢于去买企业债,这是一个最直接促进企业发展的措施”。
市人大代表王海龙:
多功能智能杆建设
给智慧城市数据支撑
“城市发展到现在想要再提升,必须要精细化发展。”深圳市人大代表王海龙认为,基于智慧化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实现数据采集、信息共享,不仅可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还能帮助老百姓一次性解决问题,提升城市形象。
其中,多功能智能杆是王海龙今年关注重点。去年深圳市政府出台了《深圳市多功能智能杆三年建设规划(2018-2020年)》,计划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多功能智能杆在全市主要干道的全覆盖。王海龙认为,多功能智能杆建设可以给智慧城市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首先要有数据,在数据的基础上有分析有判断,科学的制定投资、决策,而不是拍脑袋决定,把钱用在刀刃上,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率。”王海龙认为,近期备受关注的道路重复开挖的问题在于,各部门信息共享不足,缺乏统一协调。王海龙建议,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必须实现信息统一,信息共享,才能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提供惠民服务。
- 热门楼盘
- 小编荐房
-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