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由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紫荆》杂志社、大湾区交通经济发展研究院主办,雅仕维传媒集团、深圳机场集团、珠海学院协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机遇下的互融互通论坛”在深圳洲际酒店举行。论坛以“如何构建三地协同机制,真正实现互融互通”为主题,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基建进行交流,吸引各界人士约300人参加,为粤港澳三地多层次多方面的互融互通建言献策。
国家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谭铁牛,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港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大湾区交通经济发展研究院荣誉院长谭耀宗,第十届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大紫荊勋贤、大湾区交通经济发展研究院荣誉院长杨孙西,香港特区政府驻粤办主任邓家禧,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协调部部长沈冲,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洁,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主席、香港“一带一路”总商会会长郑翔玲,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会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施荣怀,《紫荆》杂志社社长杨勇,中国侨联委员、雅仕维传媒集团董事会主席、大湾区交通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及理事长林德兴等出席论坛。
现场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启动仪式,并由郑翔玲、戴北方、林德兴分别致开幕辞,由施荣怀致谢辞。
郑翔玲致辞说,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物流、人流和资源空间移动和有效配置的前提,是实现大湾区城市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基础。今年大湾区内的交通网络发展迎来大进展。广深港高铁将贯穿大湾区,港珠澳大桥也将通车,深中信道桥梁工程以及明珠湾大桥已经动工,虎门二桥即将开通。乘着改革开放40年的大好势头,大湾区发展占尽天时地利。随着多项基础设施逐步落成,大湾区的交通将更便利,必将带动经济融合、社会融合,民心融合。
在主旨演讲及圆桌讨论环节,国家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谭铁牛,香港特区政府驻粤办主任邓家禧,中国民航总局综合司副司长高俊,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主席、前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马时亨,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温惠英分别作主旨演讲。
中国民航总局综合司副司长高俊发表主旨演讲表示,大湾区民航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五大机场,是我国三大世界级机场群之一。2017年五大机场的总体旅客吞吐量超过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近800万吨,运输规模高居全球湾区机场群之首。未来大湾区航空运输发展需求强劲、发展潜力巨大。
高俊认为,构建一个良性互动、分工合作、协同发展、互融互通的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对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建议大湾区机场实行差异化与互补融合发展,“世界上成熟的机场群一般是由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中型区域枢纽、小型运输机场和公务机机场等组成的布局完善、分工合理、定位清晰的机场体系”。非枢纽机场要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特色项目,如珠海金湾机场可发挥在航空会展、通航制造、飞机维修等航空辅助产业方面的优势,打造大湾区航空辅助产业基地。
论坛期间还邀请不同地区交通部门的嘉宾开展圆桌讨论,分别从政策、制度层面为切入点探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交通体系存在问题与对策”,及从交通运营与实践层面切入探讨“一带一路”战略下国内交通运营现状、发展路径与未来展望。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还包括国家民航总局代表、年吞吐量500万级以上机场负责人、各地区轨道交通负责人、各地区铁路局负责人、各地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各地区公路局负责人、各地区市交委负责人、各级政府相关主管单位负责人及各商界不同人士。
- 热门楼盘
- 小编荐房
-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