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有人为世界杯喝彩,有人为城中村叹气。
开发商大举“杀”进深圳城中村做改造,全民话题来得那么突然,冲突也来得那么激烈。
有人认为,城中村推倒重建不实际,所以由开发商来做整改,环境各方面得到改善,租金大幅上涨的是房东三观不正趁火打劫,是个人行为,不应该否认改造的积极层面意义。
另一种观点是,为什么一定要改造?为什么一定要让逐利的开发商来改造?房租上涨是事实,开发商的介入正是主要原因,而很多无力负担的居住者被“赶”出城中村,则是一个让人心酸不忍、且本可以不发生的结果。
从一项租赁的市场行为,衍生出了一系列持续发酵的社会问题和讨论,一时无解。
实际上,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乃至北京上海广州,都存在城中村。至于深圳,城中村更是一个避无可避的存在,甚至是深圳精神的另一种标志。
来了就是深圳人,城中村是很多个深圳梦起飞的地方,住着激情澎湃,也住过心酸无奈。
深圳特区建立以来,在深圳快速发展扩张的过程中,许多村民原本劳动、生活的聚落被急速扩展的城市所包围。
慢慢地,在利益的驱动下,村民自然开始追求建筑空间的最大化,密密麻麻拔地而起的城中村农民房、以及背后的一系列问题,则使得深圳城中村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在一般公众的意识中,都已不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深圳城中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现象。从目前的事件进展来看,单纯地由开发商发起、和城中村业主签约、进行改造的一连串行为,无论是出发点、过程、还是“善后”工作,都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和负面现象。
首先,是改造方法上的“复杂问题简单化”。
城中村作为一个人群聚集的传统居住区,往往具有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这种结构我们无法评论其对错好坏,因为这是经过漫长的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的,更为各种收入阶层的人提供了丰富的、适宜的生活空间和就业机会。
而简单化的单纯“硬件换硬件”式的改造,很有可能就会彻底破坏了这种复杂结构,改造后也难以再形成以往富有活力的氛围。
其次,是短时间内加剧了社会不公。
这也是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所在。深圳可以说是北上广深里面最特殊的一个一线城市,其特殊性最直观地表现在其人口结构中。在这个由外来人口组成、人口流动率极高的城市,确确实实城中村的出租屋是许多流动人员的首选之居。
而当城中村进行全面改造或者综合整治的时候,会让相当一大批流动人员被迫离开了原来居住的地方,加上深圳的保障房体制欠缺对这部分人群的相应保障,各方面的呼声和压力则在短时间内爆发。
再者,应该是过程缺乏公众参与。
由于稍大规模的改造便会涉及到较多居民和单位的切身利益,因此实际上前期的公众参与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就应该包括了村委、房东、原租客、目标新租客、甚至周边商贩、政府部门、媒体等多群体的参与。
尽管当中的利益主体必将会又多又难以协调,甚至直接影响到开发商的利润,但是一旦缺乏公众参与、缺乏吸取了各方意见的改造方案,不仅有可能会使原居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往往也不能使未来新的使用者满意,甚至多方不讨好,而这样的局面,也不是开发商一纸“改造前后租金对比对应”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此次的事件之后,许多人也因此重新去思考和关注,深圳那藏匿在不见天日的握手楼中的朴素生活,还有住在城中村的的大家,他们那不遥远的小小的“深圳梦”梦想。
若不是深圳的高房价,估计没有多少深漂自愿住进城中村。见圳团队从2013年到2018年,走进过深圳80多个典型城中村进行拍摄记录,此次将部分照片重新整理发出,是希望呼吁,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的不仅是城中村,更能关注到的,是生活、工作在这里面的“城中村人”。
无论城中村是文化遗产还是定时炸弹,相信我们都一样,都期待更好的生活。
1、2013年·岗厦村
“不计成本,最后几天”,既是村里小店的特色,也可能是真的越来越寸土寸金,难以为继。
2、2013年·玉龙新村
一个小小出租屋,又是二手店铺,男孩放学后坐在门口写作业,也帮爸妈看铺,他说他们送货去了。
3、2013年·民乐村
每一天,每一人,英雄真的难过梅林关,怪的是,这里的房价都6万一平米了。
4、2013年·罗湖村
她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路边摆着“有房租”,而孩子就这样坐在冬天的马路上,这是生活,还是生存?
5、2013年·罗芳村
不知道是修建还是加建,一家大小,热火朝天。
6、2013年·蔡屋围
抬头一看,不见天日,谁又知道旁边就是深圳地标,那400多米高的京基100?
7、2013年·白石洲
据说这里住了十几万人,每年来的比走的多,当然,如今的农民房房租也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
8、2013年·向西村
向西是公认的“不夜村”,即使在白天,巷子里随便推开一道小门,里面都有可能是粉红色的。
9、2014年·泥岗村
便利店,便利就行。很多人不了解,其实“泥岗村”,正确写法是“坭岗村”。
10、2014年·白石龙
一名女子举着牌极力推荐,其口中的“超便宜地铁口精装新房”,也就是龙华的各个小产权房。
11、2014年·草埔村
这让人心酸,这不是电影,是现实版的“亲爱的”,是真实开在草埔村的寻子店,他们的孩子,在2002年被人贩子拐走。
12、2014年·鹿丹村
14年的旧改等待,曾经的这个”官员名流村“,注定是深圳的一个传奇。2014年5月30日,鹿丹村正式拆迁。
13、2014年·黄贝岭
一名环卫工人,垫着纸皮,靠着电瓶车,就这么在人来人往中睡着。
14、2015年·桂庙新村
这应该是深圳城中村的另一个“样板“,也是最小清新的深圳城中村。
15、2015年·布吉新村
无论是哪个年代,街边的游戏机对男孩子来说都有种魔力,直到后来忘了回家吃饭。
16、2015年·清水河村
一位居民出来巷口晾完衣服,转身再往里走,便已消失在阴暗的巷子中。
17、2015年·长排村
旁人无法得知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挂满的横幅仍旧让人不寒而栗。
18、2015年·新洲村
在冬天的阳光底下来一碗方便面,比什么山珍海味还管用。
梦想伴着脏乱差,但我们选择在这里努力向上,因为我们的”深活“,我们的故事,就在这些城中村里展开。
19、2016年·白石洲
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许多打工者围在一起打牌,玩的筹码并不大,桌上每个人面前不超过十块钱。
20、2016年·渔二村
老张还住着的房子,大门已经在拆迁时被损毁,他说也无所谓,反正没什么东西可以偷的,就是天凉了,晚上有点难熬。
21、2017年·湖贝旧村
湖贝旧村的改造,曾经导致了深圳城中村改造派以及保护派之间的一场博弈。
22、2017年·景乐新村(三和)
到了晚上,三和给人的感觉更加躁动不安,晚上出没的大神要比白天多得多,买卖手机的,散步聊天的,睡醒没事的,还有被中介头头带着、一群人等着被大巴拉去工厂开夜工的。
梦想伴着脏乱差,
但我们选择在这里努力向上,
因为我们的“深活”,我们的故事,
或许就在这些城中村里展开。
- 热门楼盘
- 小编荐房
-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