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圳向全球金融中心挺进)
注:自2015年起,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存款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贷款含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北京存、贷款数据为5月末数据。
近日,深圳证券交易所。
深圳商报记者 吴玉函/文
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登
实习生 何晓玲/图
已是国内重要的金融中心的深圳,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的位次也在不断提升。未来,利用好前海先行先试政策,持续深化跨境金融创新,凭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区位优势,深圳全球金融中心建设还将大有可为。
金融业税收贡献最大
根据统计,深圳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稳居全国一线城市前三名。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2018年7月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2391.57亿元,同比增长6.75%。资金总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展现了极强的“吸金”能力。
为何如此大量的资金愿意集聚在深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量。首先,作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地区经济活跃,企业云集,几十年来孕育了诸如华为、比亚迪等大型企业,如今创业创新环境中也有很多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其次,深圳市政府为创业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各项优惠政策也在深圳先行先试。更重要的是,作为深圳重要的支柱产业,深圳金融业态良好,金融市场发达,这令更多资金流入这座城市。”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金融业本身也为深圳带来了庞大的规模效益。来自深圳市金融办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564.5亿元,增长4.8%,比一季度回升3.7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4.2%。各项金融指标均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在全国大城市中保持领先。其中,深圳金融业实现国税地税(不含海关代征和证券交易印花税)876.5亿元,同比增长28.5%,占全市总税收的24.8%,金融业对全市税收的贡献超过制造业(19.1%),成为深圳市的第一支柱产业。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深圳金融业发展注重结构优化和服务能力提升。一是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对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其中,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通用设备制造业、建筑业及道路运输业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均超过20%。二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迅猛,为深圳地区创新发展、中小企业发展、国资改革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三是保险行业加快回归本源,在深圳地铁、招商邮轮母港、前海自贸新城等重大项目建设上,都积极参与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方案。
金融创新生生不息
锐意创新,是深圳精神的精髓所在。于企业而言,是奋勇争先,在改革开放激流中屹立不倒的重要法宝。
比如今年5月份,工行首笔线上供应链非货押循环模式,即下游经销商融资在深圳成功放款,这项创新普惠业务满足了更多供应链小微客户融资需求。该融资链条上的企业客户,只要通过手机银行端操作,即可快速实现融资。
在有关政策上,深圳市金融办未来将落实推进地方金融监管改革。推动各区(新区)充实金融工作力量,支持探索设立前海金融监管局,加快构建上下联动的监管体系。研究制定“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组建方案,打造服务全市金融大局的创新载体。此外,推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及深圳市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落户,支持国家金融大数据实验室(深圳)加快建设,加强金融科技前瞻性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前海是深圳金融业创新的前沿阵地,深圳前海创新研究院院长陈坤耀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指出,中央给予前海的优惠政策也要比其他自贸区更多。比如上海自贸区也有类似政策,但是不像前海这么进取。原因在于前海可以有更多试错的机会,能够推行大胆一点、冒进一点的创新政策,这从前海的跨境人民币贷款政策就可以看出,先上海一步实施,而且力度要大得多。更重要的一点是,靠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这给予前海更多前辈经验和创新机遇。
全球位次不断上升
深圳已是国内重要的金融中心,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三。该机构指出,深圳在金融市场规模方面仅次于上海,在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和金融生态环境分项排名均名列前茅。
而在该机构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共同“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深圳接连上榜,并且位次不断提升。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接受记者接访时表示,深圳在金融从业人员总规模上与北京和上海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全球金融中心建设方面需要引入更多的金融储备人才。同时要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到深圳落户扎根,提升机构国际化程度。还要加强跨境金融业务创新以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深圳市金融办也提到,要全面推进金融开放合作。争取国家尽快出台前海深化深港金融合作“20条政策”,丰富金融先行先试政策体系。持续举办深港澳金融创新季度联席会议,推动金融互动交流和全面深化合作。推进深港澳特色金融重大项目,推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成立专项工作组,加快项目筹备落地。抢抓人民币国际化和新一轮金融开放机遇,研究组建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为优质企业“走出去”和海外投资并购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