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80/e/0080ep_includecss_1301.vm %>
网易首页 > 网易深圳房产 > 新闻 > 正文

评论:抑制楼市泡沫岂能仅靠限购、限贷?

0
分享至
稍微具备经济学的读者都知道,供需失衡是造成某种商品短期上涨的主要因素,抑制该商品价格最好的办法是增加供给满足需求,而非限制需求。

(原标题:评论:抑制楼市泡沫岂能仅靠限)

2014年降息至今,随着一二线城市楼市热度的持续发酵和各地“地王”不断涌现,终于有地方政府开始行动了。继南京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合肥收紧房贷、苏州重启限购政策后,厦门紧急出台针对建筑面积144平方米及以下普通商品住房的限购政策,同日武汉宣布收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二套房贷款首付最低比例提升至40%。可以预计,杭州、郑州、福州等此轮房价短期涨幅过大的城市未来也很有可能加入限购、限贷的行列。

需要指出的是,限购、限贷政策是在2009年全国房价大幅上涨后,2010年存在加速上扬且可能失控背景下提出的,属于短期临时性政策。2014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提高,除一线城市外的其他城市普遍退出了限购、限贷政策,短短5年时间,限购、限贷政策经历了两次180度的大转弯。

稍微具备经济学的读者都知道,供需失衡是造成某种商品短期上涨的主要因素,抑制该商品价格最好的办法是增加供给满足需求,而非限制需求。短期限制需求政策虽然操作简单且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毕竟潜在需求还在,被限制者还是会想法设法绕过限制满足需求。仅通过限制政策抑制过热楼市只能解燃眉之急,无法解决楼市甚至宏观经济存在的根本问题。

评估未来房价走势,一般都遵循短期看库存,中期看货币政策,长期看人口的基本原则。此轮房价上涨正是起始于2014年多次降准、降息政策,居民购房成本节约与市场流动性充裕促使贷款购房热情不断增加,今年7月的新增信贷几乎全是个人住房贷款。再观察各地楼市的不同表现可以发现,上涨幅度较大的也正是库存量较小的地区。因而,与其采取限购、限贷措施限制居民购买,不如扩大热点地区的土地供给。

但这又涉及了另一个楼市的根本矛盾,那就是地方政府对于土地一级市场的绝对垄断。在热点地区,地方政府早就学会了通过合理安排土地供给以维持土地出让收入与楼板价的技巧。毕竟,土地出让金收入基本已占据热点地区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是否还记得当年国研中心曾提出的“383”改革方案?其中曾明确提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平等进入非农用地市场,建立统一土地市场下的地价体系”。一旦允许集体土地入市,势必打破地方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权,一线城市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很可能一夜破灭。但毕竟此项改革涉及中央与地方分税、各地方政府实际利益等方面,推进难度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楼市虚火的另一个深层次矛盾在于,经济脱实向虚的整体格局非但没有改变,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2014年连续降准降息的本意是降低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提高兼并重组力度,促进供给侧改革,但由于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一直处于低位,充沛的流动性再次诠释了什么叫用脚投票,不仅未流入实体经济,反而义无反顾地进入了房地产领域,且并未如决策者所愿进入三四线亟须去库存的城市,而是一股脑跑到了一二线不需去库存的城市,“资产荒”演变到最后变成了“房地产荒”。

其实,实体经济也并非都产能过剩,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可贸易部门基本实现了市场化改革,目前产能过剩也基本集中于可贸易部门,而对于不可贸易部门中的公共服务类来说,目前仍未完全向民营资本开放。于是,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在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风险、可贸易部门非常不景气的背景下,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却仍是稀缺资源。

尤其是在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今年各大医院妇产科普遍都是“一床难求”,排名靠前的三甲医院一个专家号能被炒至几百上千元,小孩出生以后就更别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都是紧俏资源,为了能上个好点的学校中国家长普遍都使尽浑身解数,其中免不了托人找关系,这当中增加了多少机会成本不得而知。在可贸易部门市场化程度已较高的今天,不可贸易部门的行政性垄断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可想,如果这些行业向民资开放的力度能大一些、速度能快一些,能采取市场化方式增加有效供给,那充沛的流动性还会都挤向房地产吗?应付经济下行的对策还仅是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吗?

因此,楼市泡沫是个综合性的复杂问题,单纯站在房地产行业角度考虑问题难免陷入“限购、退出、再限购”的怪圈,与其加大力度“限”不如多下功夫“疏”。解决根本是不断放开地方政府在土地一级市场以及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行业的垄断,从供给侧增加土地有效供给,从需求侧合理分流资本,避免流动性泛滥导致的资产泡沫一发不可收拾。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我根本不配拿诺贝尔奖

我根本不配拿诺贝尔奖

霹雳炮
2025-05-31 22:00:03
“只有将亮度调亮,才能看懂的梗!”哈哈哈哈哈,细节决定成败

“只有将亮度调亮,才能看懂的梗!”哈哈哈哈哈,细节决定成败

沧海一书客
2025-02-15 10:40:42
十大元帅的后代,谁的军衔最高?

十大元帅的后代,谁的军衔最高?

顾史
2025-06-23 21:36:45
热身赛-中国男篮击败荷兰 余嘉豪16分10板&王俊杰13+7&胡明轩13分

热身赛-中国男篮击败荷兰 余嘉豪16分10板&王俊杰13+7&胡明轩13分

直播吧
2025-07-16 04:03:05
欧洲俱乐部球衣广告赞助收入排名:皇马年入2.6亿欧高居第一

欧洲俱乐部球衣广告赞助收入排名:皇马年入2.6亿欧高居第一

懂球帝
2025-07-16 05:40:15
太子出局,后妈上位,浙商巨头走进传承悲剧

太子出局,后妈上位,浙商巨头走进传承悲剧

华商韬略
2025-07-15 10:51:48
相声名家赵伟洲:一手捧红杨少华,爆红时因利决裂,今恩怨仍未消

相声名家赵伟洲:一手捧红杨少华,爆红时因利决裂,今恩怨仍未消

葡萄说娱
2025-07-14 14:27:18
10年一次的重要会议,研究了什么

10年一次的重要会议,研究了什么

刘晓博说楼市
2025-07-15 17:53:38
宗庆后祖父和父亲都是汉奸,他有私生子,是不是跟他俩有关

宗庆后祖父和父亲都是汉奸,他有私生子,是不是跟他俩有关

老土历史
2025-07-15 20:49:52
中国的征信,已经到了不能不管的地步了

中国的征信,已经到了不能不管的地步了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5-07-14 02:53:25
今年为何这么热?江苏会出现极端高温吗?专家:高温强度或接近去年

今年为何这么热?江苏会出现极端高温吗?专家:高温强度或接近去年

扬子晚报
2025-07-15 23:25:26
不撕小三不翻旧账!施幼珍的惊人驭夫术,稳控千亿帝国赢到最后!

不撕小三不翻旧账!施幼珍的惊人驭夫术,稳控千亿帝国赢到最后!

世界有奇事
2025-07-15 22:58:07
在健身房,被恶心到了。

在健身房,被恶心到了。

健身迷
2025-07-02 00:21:44
香港,又香了!信号无比强烈

香港,又香了!信号无比强烈

智谷趋势
2025-07-16 09:33:11
杨瀚森在开拓者队的追赶目标克林根现在是什么水平?

杨瀚森在开拓者队的追赶目标克林根现在是什么水平?

我们的美学
2025-07-16 09:45:09
演员蒋欣吃减脂餐“彩椒碗”:我得吃两个才够,关晓彤回应:放香菜更好吃!

演员蒋欣吃减脂餐“彩椒碗”:我得吃两个才够,关晓彤回应:放香菜更好吃!

潇湘晨报
2025-07-15 22:23:07
力压韩旭张子宇获奖!中国女篮又一23岁王牌出炉:5大数据第一

力压韩旭张子宇获奖!中国女篮又一23岁王牌出炉:5大数据第一

李喜林篮球绝杀
2025-07-15 10:17:51
上海官方紧急发声:别囤!彻底疯狂,部分门店被挤爆,订单持续暴涨,有人干到凌晨3点

上海官方紧急发声:别囤!彻底疯狂,部分门店被挤爆,订单持续暴涨,有人干到凌晨3点

上观新闻
2025-07-15 21:38:38
03年,江西一维修厂炖狗肉,看门狗抢吃一口,结果拯救全厂人生命

03年,江西一维修厂炖狗肉,看门狗抢吃一口,结果拯救全厂人生命

坦然风云
2025-07-06 21:53:40
中国足协主席宋凯与中国香港足球总会主席霍启山共同观看本场比赛

中国足协主席宋凯与中国香港足球总会主席霍启山共同观看本场比赛

直播吧
2025-07-15 18:22:11
2025-07-16 10:04:50

深圳房产

多个公寓5折甩货:75万拿下一套小户型

编辑推荐楼盘

头条要闻

牛弹琴:特朗普发出最后通牒 普京根本不信正在憋大招

头条要闻

牛弹琴:特朗普发出最后通牒 普京根本不信正在憋大招

财经要闻

探究万亿市场的休闲零食

体育要闻

在中国效力10年,45岁的传奇外援退役了

娱乐要闻

董璇自曝再婚了!二婚老公被扒是张维伊?

科技要闻

恢复对华出口AI芯片,AMD涨6%,英伟达涨4%

汽车要闻

六座布局/深浅配色 仰望U8L内饰亮相

态度原创

亲子
旅游
艺术
手机
健康

亲子要闻

孩子唱反调难管,姥姥打娃还要道歉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手机要闻

传Google Pixel Watch 4将沿用旧芯片 但电池容量更大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